梅核气一例治验有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核气一例治验有感

目录

TOC\o1-9\h\z\u目录 1

正文 1

文1:梅核气一例治验有感 1

(一)病案例举 2

(二)体会: 3

文2:梅核气与食管型颈椎病的关系 4

1材料与方法 4

1.1临床资料 4

2结果 5

3讨论 5

3.2食管型颈椎病出现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 6

原创性声明(模板) 7

正文

梅核气一例治验有感

文1:梅核气一例治验有感

咽中有异物感,如有梅核塞之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称为梅核气。《金匾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篇》描述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直指方》曰“梅核气证由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而成,属祖国医学“郁证”范畴,系气机失调、痰气交阻所致。其治疗常以理气化痰开郁为法,但此病易治亦易复发。有思于此,笔者另辟蹊径,采用颈穴治疗此病,每每一次告愈。现举一例报道如下,望同道重视颈穴的价值,使颈穴得以发挥用武之地。

(一)病案例举

王某,女,30岁,2014年12月初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抑郁寡言,半年前因与家婆发生口角,心情不畅,终日沉默寡言,嗳气叹息,胸闷痞塞,不思饮食,夜不能人睡。逐渐出现咽喉不适感,如梅核阻塞,咳之不出,吞之不下。咽喉镜和颈部彩超检查未见占位病变。舌苔薄白,脉弦。经多项检查无异常,中医诊断:梅核气,证属肝郁气机阻滞。治以疏肝理气,开郁降逆。予针刺天突、人迎穴(双)、天容(双)、廉泉、丰隆。留针30min,隔10min加强手法1次,隔日治疗1次。经治2次后患者自觉咽喉部梗阻感减轻;又治7次症除。嘱患者平素注意心情宽阔,忌食辛辣。每日不定时按压天突穴,每次10余下以局部酸胀疼为度。随访至今未发。

分析:“咽喉为经脉循行之要冲”,其中咽属消化道,喉属肺系,本案患者因情志不畅,肝郁脾土受克害,脾运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加之肝木乘肺而致痰气相搏,三焦不利,循经互结于咽喉而发病。《医方集解·理气之剂》中云“气郁则痰聚,故散邪必以行气化痰为先”,故以天突、天容、人迎、廉泉为主穴行气,配以丰隆穴化痰。

天突穴属任脉,本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顺气利气道,使肺实不受肝木乘害。据报道[1],针刺天突穴,无论吸气或呼气阶段的气道阻力,都从增高状态明显下降,特别是呼气时气道阻力下降最为明显。现代研究亦表明[2],天突穴在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内,针刺天突穴可刺激咽部周围肌肉收缩,改善周围神经功能,恢复舌咽部的随意运动并能尽早建立起新的突触连接,加速吞咽反射的修复和重建,从而恢复吞咽功能。天容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脾经“挟咽”肝经“循喉咙之后”。故针刺天容穴可调咽喉部经脉,有疏肝理气,消火化痰之效[3]。《针灸大成》亦载天容:“主喉痹寒热,咽中如梗,瘿颈项痈,不可回顾,不能言…

人迎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而足阳明胃经乃多气多血之经,且《灵枢·海论》载:“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人迎穴又是气海之门户,有通脉、降逆、理气之功[4],故而针刺此穴能够很好地调畅人体气血,较快地改善局部乃至全身症状,故用治梅核气能收到比较好的疗效[5]。廉泉属任脉,其内通喉咽,上达颚池,高式武认为,此穴为阳维与任脉之会穴,其功用偏于阴,故而针刺此穴能清咽利喉,解郁化结。佐以化痰之要穴丰隆,痰祛气道自通。

(二)体会: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灵枢·根结》中记载六阳经的“入”穴,都是该经的络穴和本经循行所过的颈部穴位。此外,颈部是承上启下之要津,前有饮食空气入肺胃的咽喉之地,后有真气上入脑髓的玉枕关,居此要塞,功用自然不一般。

(1)作为头面与躯体气机升降出入和气血流注的枢纽,颈部的血管及神经纵横交错。鉴于此,国内学者提出颈部是由多维解剖系统构成[6],包括颈动脉系统、颈部肌肉群及神经系统。并认为颈部多维系统与心、脑络脉之间关系密切。其认为脑血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动脉压的高低;颈动脉穿行于颈部肌群之间,其外在压力深受颈部肌群功能状态的影响。因此,通过对颈部穴位的良性刺激,疏通了颈部络脉的气血运行,调节颈部多维系统从而直接影响脑的神经调节和脑血管循环状态,同时间接地影响心脏逆心向上的泵血状态而影响心脏的功能状态,使心脑供血恢复平衡。

(2)颈部穴位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颈部穴位有较强的局部感应,但施术尤为强调针刺手法,操作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患者的体位,它是取穴正确与否的关键;2、针尖一般指向病所;3、熟悉颈部解剖,注意掌握刺激量,不可过分行手法,恐伤血管神经。古代医籍中关于颈穴禁灸禁深刺的

文档评论(0)

ayun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