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粗瓷大碗课文笔记.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一个粗瓷大碗课文笔记

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

北抗日联军中担任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

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②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

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

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

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③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

去!”

④“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通讯员为难地说。

⑤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

“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⑥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

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

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

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着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

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

心……

⑦赵一曼端着碗轻轻地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

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⑧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⑨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

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

⑩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⑪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在艰苦生活中时时关心

战士,与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赞扬了以赵一曼为代表的

共产党员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

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

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

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

人物介绍:

赵一曼(1905年~1936年),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

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

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

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

的母亲赵一曼》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

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我会认: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陈:chén(陈列、姓陈、陈旧)

曼:màn(赵一曼)

联:lián(联系、关联、联合)

缸:gāng(水缸、米缸、鱼缸)

粱:liáng(高粱、青粱、膏粱)

顿:dùn(顿时、安顿、一顿饭)

侦:zhēn(侦察、侦探、侦讯)

多音字:

还:huán(还书)hái(还有)

盛:shèng(茂盛)chéng(盛饭)

近义词:

陈列——排列容易——简单

艰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