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高中语文_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思想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领会思想情感,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领会思想情感,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黑板、粉笔

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探究部分:①预习《再别康桥》,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多种渠道搜集有关徐志摩的

背景材料和现代诗歌的资料。②收集中国古诗词中关于抒写离别之情的著名诗句。】

一、导入。

柳永在《雨霖铃》曾云:“人生自古伤离别”,江淹《别赋》也曾写道:“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其实,面对离别,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今天让我们走进现代诗人徐志摩的

《再别康桥》,去感受一下他的离别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二、解题。

为什么是《再别康桥》?请同学们看导学案,解释一下题目。

1、走近作者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留学英国,1921年春,由英国作家狄更

生介绍,进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1931

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时年35岁。

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

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影响深远,被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徐志摩的著作颇丰,出版作品有诗集4部,散文集4部,小说集1部,剧本1部,译作

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

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922年,诗人曾游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7月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三、齐读目标。

1、领会思想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

四、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节奏。

五、完成导学案上的正音。

青荇()浮藻()沉淀()斑斓()

长篙()漫溯()笙箫()似的()

六、初读感知

1、提问:本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伤感)朗读的时候,语调感伤还是快乐?节奏

舒缓还是急促?(感伤、舒缓)

2、全班齐读,注意语调、节奏。

七、老师范读,学生体会情感、画面。

八、品味鉴赏:

1、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朗读+赏析)(同桌讨论)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连用三个“轻

轻”,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

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柳”谐音“留”,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