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校笺》词语考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酉阳杂俎校笺》词语考辨

许逸民先生的《酉阳杂俎校笺》(以下称《校笺》)对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做了详细的笺注,对我们理解《酉阳杂俎》有很大的帮助,但其中也有释义不当的地方,本文选取4个进行讨论,希望对《校笺》的完善有一定的帮助。

一、高瑀在蔡州,有军将田,知回易折欠数百万,回至外县,去州三百余里。(《酉阳杂俎校笺前集·器奇》卷六)[1,p546]

知回易:谓经营公廨,本钱交易取息。《隋书·食货志》:“先是京官及诸州,并给公廨钱,回易生利,以给公用。”又《新唐书·食货志》五:“京司及州县皆有公廨田,供公私之费。其后以用度不足,京官有俸赐而已。诸司置公廨本钱,以番官贸易取息,计员多少为月料。”[1,p548]

按:《校笺》此处注解似有不当。《校笺》将“知回易”解释为“经营公廨,本钱交易取息”,按照《校笺》的注解,此处将“知”解释为“经营”,“回易”解释为“本钱交易取息”。此处对“知”和“回易”意义的解释模糊不清,让人理解起来比较费力。根据句意可知“知回易”为一个动词词组,“知”应解释为“掌管”,“回易”解释为“交易,贸易”,将“知”和“回易”分开解释会更好。

“知”作为一个动词有多种意义,如“知道,了解;使知道,告知;记忆,记住;表现,显露;主持,掌管;优遇,赏识;交游,交往”[2,p2581]等,而作为“掌管、负责”的“知”在古文献中是比较常见的。如:

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魏了翁《读书杂钞》:“后世官制上知字,如知府、知县,始此。”(《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

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新唐书·王世充传》)

金部君坐免归,求知越州,又移知杭州。(宋王安石《沈内翰墓志铭》)

“回易”表示“贸易,交易,买卖”的意思,在文献中也是较为常见。如:

先是京官及诸州,并给公廨钱,回易生利,以给公用。至十四年六月,工部尚书、安平郡公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唯利是求,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莫斯之甚。于是奏皆给地以营农,回易取利,一皆禁止。十七年十一月,诏在京及在外诸司公廨,在市回易,及诸处兴生,并听之。(《隋书·食货志》)

恐路远往来增费,各委本道每年取当使诸色杂钱及回易利润、赃赎钱等,每人计二十贯。

(《旧唐书·本纪第一一》)

己卯,诏王公卿士不得与民争利,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邸,并罢之。(《旧唐书·本纪第一二》)

其赊粜者,至纳钱日若粟麦杂种等时价甚贱,恐更回易艰辛,请加价便与折纳。(《旧唐书·食货志下》)

俄转汴州刺史,又上表请用《禹贡》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并回易陆运本钱,官收其利。(《旧唐书·列传第五五》)

今凌敬为人作碑文,教人读《汉书》,因兹附托,回易求利,与臣等所说不同。(《贞观政要·纳谏》)

武德已后,国家仓库犹虚,应京官料钱,并给公廨本,令当司令史番官回易给利,计官员多少分给。(《唐会要》)

但以此赃而入罪者,正赃见在未费用者,官物还官,私物还主。转易得他物者,谓本赃是驴,回易得马之类。(《故唐律疏议卷第四》)

以上例子皆表明“回易”是“交易、贸易”之意,通过“回易”以取得利润。所以,《校笺》将“回易”解释为“本钱交易取息”是不准确的。

二、王云:“我读金刚经四十年矣,今方得力。记初被坐时,见巨手如簸箕,翕然遮背。”因袒示韩,都无挞痕。(《酉阳杂俎校笺续集·金刚经鸠异》卷七)[1,p1917]

翕然:聚合貌,此谓两手合拢。《尔雅·释诂上》:“翕,合也。”又《方言》卷三:“翕,聚也。”[1,p1973]

按:《校笺》此处将“翕然”释为“聚合貌,两手合拢”是不合适的。如果按照“两手合拢”来解释,放在句中是不通顺的,“两手合拢”还怎么“遮背”呢?这个解释有点不合常理,而且作者似乎是将“翕”和“然”两个词的意义叠加起来解释的:即“翕”为“聚合”义,“然”表示一种状态“……的样子”。“翕然”此处解释为“突然,忽然”更恰当。根据句意可知,王云记得自己将要被打的时候,看见像簸箕一样巨大的手,突然(忽然)遮在背上。“翕然”解释为“忽然,突然”比“两手合拢”更合适。

“翕”有如下意义:“收敛,闭合;和好;一致,协调;聚集;入,纳”[2,p3347]等。“翕然”在词典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一致貌;安宁、和顺貌;忽然,突然;凹陷貌;阻塞貌”[3,卷九p653]等。“翕然”当“忽然,突然”解释时,在文献当中也很常见。如:

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于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辉辉,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抱朴子·内篇》卷四)

常以秋分伺之得之,捣服方寸匕,入口则翕然身热,五味甘美,尽一斤则得千岁,令人身有光,所居暗地如月,可以夜视也。(《抱朴子·内篇》卷十一)

凡掌贡部三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