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校注.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酉阳杂俎》校注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志怪传奇小说集。但作为一部古书,无论在释词、断句等方面不免出现一些讹误之处,本文就这些问题做出一些探讨。

段成式;《酉阳杂俎》;校注

唐段成式所作《酉阳杂俎》全书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数据翔实,语言颇具特色。本文以方南生先生校点本[1]为依据,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高宗初扶床,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字。

按:角边画处,画,蒋校版本作“尽”。笔者认为此有不妥之处,首先,笔者查阅北京语料库、《中华大藏经》等语料库,没有传统语料支持这一说法。其次,训诂学上解释词义讲究据文证义,许嘉璐先生在其主编的书中说:“据文证义,就是不利用语音和字形的线索,不考虑词义的来源和形义的关系,只是就着文献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即文意来进行训诂。文献语言的客观实际是检验巡释者形训、声训结论正确与否的标准”[2]根据上述文字的具体文意,很明显,是画字是解释文意更加合理,而校定为尽字,解释句意未免牵强附会。综上所述,画和尽字应是形近而讹。

2.中宗景龙中,召学士赐猎,作吐陪行,前方后圆也。

按:“作吐陪行”何意?,此处断句争议颇大,作吐/陪行或作/吐陪行。唐代胡风盛行,很多记载皆为当时口语,段成式的这段记载,“作吐陪行”、“挫啼”、“那庚”都是突厥或北方游牧民族语言,作者未加解释,今人亦难解其意。笔者查阅了一下相关论著,存在两种主要解释:一种理解为作/吐陪行,意思是吐陪是一种前方后园的列队方法,当是说学士们的行进方式,盖阵法也。本文‘吐’下疑逸‘握’字。在笔者看来前一种说法合理,它符合前文所说的文意一致性原则[2]。而后一种说法,只是片面的强调“吐”字的意义,从而与上下文联系,既忽略了作吐陪行这句话的整理性,也没有文献例证来证明,是缺乏说服力的。

3.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惊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一曰后)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

按:此处有一处断句值得商榷,似断句不太合理。“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应该单独为一句更合适。若像原文,则逻辑不清,有歧义。“乃同酹地谢之”即洒下酒水来祭奠。那么,是向谁祭奠呢?是墓主人,还是为沙埋死者?我认为祭祀的对象应该墓主人,此处应该作以下断句:“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惊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后,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其中“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为总结句,即因为此事造成的危害,向墓主人道歉祭奠,并发誓以后再也不来盗墓。这应该是整件事情的结局。

4.睿宗尝阅内库,见一鞭,金色,长四尺,数节有虫齿处,状如盘龙,靶上悬牙牌,题象耳皮,或言隋宫库旧物也。

按:有书认为靶上的靶字当为“把”,书中引用这样一个例子:又有以骨为九子靶者,五色斑烂。—《北齐书·徐之才传》认为靶通“把”,刀剑等物的柄。经笔者查阅资料,此说法有误。《汉语大词典》[3]就有解释:器物的把儿。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十二引《字书》:“靶,柄也。”《齐民要术》:“裁截碎木,中作刀靶。”唐王度《古镜记》:“剑联于靶,盘龙凤之状。”《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个丫鬟捧了脸盆、靶镜等物来了。”又引申为把柄,元乔吉《两世因缘》第三折:“我是娇滴滴洛阳花呀,险些露出风流话靶”。上述文献资料证明认为靶上的靶字当为“把”的说法是错误的,只是语言经过发展,现通常写作“把”而已,因此不能说是通假字,只能理解为假借字。

5.境若旱,便齐手(一作祭,无齐字)而举之,小举小雨,大举大雨。

按:“便齐手(一作祭,无齐字)而举之”此句中“齐手”不误。根据《汉语大字典》[4]“祭”为“祭祀”,单独使用情况较多。所以用在此处不合适。另一方面,“齐手”不管是在古代用语还是现代用语中都为常见词,而且“齐手”在原文中也表示敬重尊敬的意味,指对可以降雨的神石的敬重之情。而。由此看来,写做“齐手”更为合适。

6.北朝婚礼,清布幔为屋,在门内外,于此交拜,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而止。

按: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一句,原文断句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似有误。首先,如果按照原文标点翻译,则翻译不不通,不符合据文证义原则。其次,后面有文:妇家亲宾妇女毕集,俱呼主语当为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只能是插入补充部分,这样才符合蒋冀骋所编《古代汉语》[5]提到的对文求义的训诂方法。因此,笔者认为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应为: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解释为新郎家率领一百多人或十数人——人数随南方财力,可奢可俭——站在车两边齐呼新娘子快出来。这样可通。

7.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至于有大委顿者。

按:书中解释“委顿”一词为:被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