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人类聚集在一起,逐渐构成小区和社群,这才是人类从合作中迈出了超越一般动物生物的一大步。--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梵高1888年《普罗旺斯的收获》大刍草01新航路开辟前的食物物种交流活动1:请结合课本第8页内容,描绘新航路开辟前的食物物种交流路线图。1400年后,地球的海洋和沙漠不再能够把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隔离开来。世界失去了生物边界,植物、动物和疾病可以迁移到任何生态条件允许它们传播的地方。——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前的食物物种交流活动2:请根据课本内容,描述玉米、番茄、辣椒、小麦、水稻和咖啡的传播路线任务一:从时序发展和空间变化的角度说明人类食物物种交流的变化趋势。人类社会很早就出现了食物物种交流,先是在各大洲内部、相邻地区或大洲之间进行交流,后来演变为世界各大洲全面联系交流。这说明,从时序发展角度,食物物种交流是前后相继持续发展的;从空间变化的角度,食物物种交流是由局部向全球扩展的。亚洲非洲美洲农业出现区域交往欧洲全球联系大洋洲新航路开辟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新航路开辟是人类食物物种交流的突破性转折点02一、物种交流全貌--哥伦布大交换交流方向食物物种美洲物种的外传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黄瓜、豌豆经济类:甘蔗禽畜类:鸡、牛、驴、马、猪、羊材料:任何一位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略略浏览过l6世纪的原始基本数据之后,都会立刻看见一桩事实:那就是哥伦布航行带来的改变,最重大的一项,乃是属于生物性的改变。……(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一目并结合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特点。特点:全球性(范围广泛,全球范围内交流)、多样性(内容丰富:人口、动植物、疾病)、双向互补性、欧洲主导性、结果的双重性、时间长(从1492年到现在还在进行)二、物种交流概述--以玉米为例玉米在欧洲的传播材料1(美洲某岛)岛民们也用一种小米容易地制成面包,该小米类似于米兰人和安达卢西亚人大量存在的那种。该小米棒比手掌略大,一头略细,约有手臂的上半部那么粗。该谷粒具有豆粒的形状和大小。当他们生长时为白色磨成粉时雪白。这种谷粒叫“玉米”。我的信使也将带给阁下一些他们用以做面包的那些种子。--参与过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神甫,于1493年5月3日致信罗马教廷国务大臣的信件材料21542年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出版的《植物志》中玉米植株图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材料31582年威尼斯贵族孔塔里尼家的一份“田地播种计划”表明,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构成一个农场主送给罗维戈的圣巴托罗缪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说:“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场赖以为生的资源”--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海交史研究》2018年第1期活动1:阅读材料1,分析说明三则材料在实证玉米在欧洲传播情况方面的价值。活动2:结合以上材料,请按时序总结玉米在欧洲的传播过程及特点。活动3.概括明清时期玉米在中国传播的时空特征。玉米在中国的传播——转自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活动4.分析造成两幅玉米图存在差异的原因。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活动5.指出明清时期中国人对美洲物种的态度和欧洲人的异同之处。材料番柿……最堪观。——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番椒……甚可观。——高濂《遵生八笺》材料明万历间……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陈世元《金薯传习录》材料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凤冈陈氏族谱》任务三若要完善这则材料,还可以补充哪些信息。并拟定一个主题。空间的界限+观念的界限03活动1: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产生的影响。材料:到公元前2000年,在亚非欧混乱的物种交流中诞生了从黄河流城到尼罗河流城几个伟大的古代文明……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