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西晋北戏剧“耍孩儿溯源及艺术魅力
口文/肖强
摘要:山西晋北戏剧“耍孩儿”,(又名咳咳腔),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它源于桑干河中游,曾活
跃于山西晋北各个地区。其独特的剧目和表演艺术形式在当地整个民间文化艺术产业中独树一帜,深深地扎根在
人民群众心中。“耍孩儿”是我国戏曲中的一枝奇葩,被学者誉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同时,“耍孩儿”因为悠久的
历史和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特价值,被成功选入首批国家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关键词:“耍孩儿”民情风俗;戏曲;剧目特点;语言特色
山西的晋北,自古就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传,就形成了这个剧种。另一种说法是:唐明皇生下太子啼哭
同时也是古时的战略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在山西晋北广袤不休,集梨园子弟唱曲取乐,以逗太子止泣,所唱各曲均不奏
的大地上,历史上这里一直是汉族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效,唯唱此曲后,太子转悲为喜,破啼一笑,唐明皇随即命名
草原文化碰撞和结合的一个枢纽。从秦汉到明清时期,这里此曲为“耍孩儿”。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据有人专门考证,“耍
始终是中原汉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所在。在孩儿”是与元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在民风上的特点较为突出。居住在“耍孩儿”的发源地到目前还有待:号证,有人说其发源于
这里的少数民族在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也继承了汉族的风大同,有人说其发源于朔州应县,但根据现在的考察访问与
俗与生活习惯,从而使山西晋北的民情习俗,既有汉民族和记载,我们了解到:
北方地区的共同之处,也有浓郁的晋北特色。因此,在这里逐首先,“耍孩儿”基本上是桑干河流域的方言俗语,但应
渐形成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各种艺术形式滋生创作灵县土话(即地方方言)较多。应县是桑干河流域的中心地区,
感的重要源泉,也直接影响了其形式的内容构成。这些艺术清末明初的教坊遍布四乡。确定应该在应县。一个是应县人
形式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都以民俗生活为载体,从而得以形的方言及发声与“耍孩儿”剧的唱腔、语言相符,再一个是民
象化和生活化,使其具有了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间的乡俗民情,也与该剧很相似。另外,从历史上的记载到今
得了张力与升华。这也为山西晋北的一种古老的、被称为“戏天,没有一个人从周边区县来应县教唱“耍孩儿”的。其次,在
剧史上的活化石”的剧种——“耍孩儿”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应县境内的旧乐楼(舞台)题壁记载,“耍孩儿”在清朝咸丰年
文化基础。间演出较为频繁,是“耍孩儿”剧种活动的旺盛时期。根据舞
一、“戏剧史上的活化石”——“耍孩儿”剧种溯源台记载,时间较早的“耍孩儿”有道光年间所留痕迹两处,一
“耍孩儿”(又名咳咳腔),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处是应县马岚庄村崇祯观内的乐楼,可看出道光二十一年四
腔剧种,它源于桑干河中游,曾活跃于晋北各个地区(大同、月及其落款;另一处是应县北楼口村关王庙的过街乐楼,在
怀仁、朔州、应县、山阴等地区)、内蒙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后台两面有一条题壁,落笔时间是“大清道光拾叁年六月二
深受观众喜爱。由于它的历史悠久,唱法独特,极具地域风十四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耍孩儿”剧种之形成,应在嘉
格,因此在近几年引起了众多学者以及国家文化机关的关庆、道光年之前。很可能是在康乾盛世(1684年一1795年)期
注。“耍孩儿”以其独到的发声方法,热烈欢快的音乐伴奏,丰间形成并成熟起来的。
富繁多的演出剧目,别具一格的剧种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二、“戏剧史上的活化石”——“耍孩儿”的艺术魅力
众的喜爱。同时,也因为“耍孩儿”悠久的历史和在学术研究“耍孩儿”是北杂剧种之一。据《中国戏曲通史》记载:“自
上的独特价值,因而引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广泛的关注。北宋以来,山西、河北相毗连的地区,民间技艺就有相当突出
2006年“耍孩儿”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