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4
公开课教学设计
杜甫诗群文阅读之《旅夜书怀》
一、【教学目标】
(一)、必备知识
了解古诗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倒装、省略、跳跃……)
理解意象、意境的含义。
积累字词的读音。
(二)关键能力
掌握解读诗歌的基本步骤
1、疏通诗歌的字面义
2、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的背景
3、细读标题、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4、从关键句入手,结合手法,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学科素养
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体会诗人孤苦寂寞、飘泊无依的感情。
欣赏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四)核心价值
培养古诗阅读的能力,提高诗词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二、生情分析
1、学生对解读诗歌的方法不很了解。
2、学生对古诗的一些表现手法不熟悉。
学生对杜甫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只是曾经的记忆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而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划出重点的内容以便记忆,这就锻炼了学生筛选重点信息,把握重点内容的能力,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尝试把握一篇文章的学习重点,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三、过程与方法启发式教学
四、重点与难点
1、解读诗歌的基本步骤
体会诗人孤苦寂寞、飘泊无依的感情。
欣赏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五、教学用具
采用教学助手实施信息融合技术
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思路
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具体到杜甫羁旅诗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
限,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所涉及的导学案,补充诗歌创作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必要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练习
生字(给加点字注音)
⑴危樯.(qiáng) ⑵月涌.(yǒng) ⑶沙鸥.(ōu) ⑷何所似.(sì)
词语(解释词语)
⑴旅夜:旅途的夜晚
⑵危樯:高高的桅杆
⑶月涌: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⑷飘飘:漂泊
联系书下注解,尝试把诗歌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填空
⑴本诗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为所担任的官职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
⑵本诗作者的诗歌大多涉及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唐代由盛转衰的演变,因此他的诗歌又被称为“诗史”。他以律诗、古体诗见长,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和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人尊为“诗圣”。
⑶本诗写于诗人53岁(年龄段),此时作者正离开四川顺流东下。在途中,作者看到了非常壮阔的自然之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出原句),在这样的壮景之下却反衬出了诗人孤寂与渺小。作者希望一生声名是由功业铸就,而非文章,但无奈在政治上受人排挤。对于这一生的漂泊,作者感慨自己就如天地间一沙鸥一样。
(二)情景创设(三)问题设置1.“旅夜”、“书怀”分别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旅夜对应前四句;书怀对应后四句。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运用了
(二)情景创设
(三)问题设置
1.“旅夜”、“书怀”分别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
旅夜对应前四句;书怀对应后四句。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首联写出这些意象的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深意?
(1)渺小、孤寂。(2)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写诗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颔联突出意象的什么特点?景物描写对表现诗人处境有什么作用?诗人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雄浑阔大(2)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苦的的心情。(3)乐景写哀情
(四)课堂教学及生成(15分钟) 课件展示
颈联运用了什么句式?它的本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是正话反说。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说“应”当,本是不应当,这就表现出诗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明确:(1)反问句。本意为: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其言外意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