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郡宝卷》和五通神信仰的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郡宝卷》和五通神信仰的变迁

《太郡宝卷》编成于清末民国时期,现仍宣讲于江苏张家港市杨舍地区的“佛会”活动中,它在“五通神”转化为“本堂”神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去邪返正、重塑信仰的联结作用。

《太郡宝卷》;宣卷;五通神;民间信仰

一、引言

宝卷是“宣卷”(“念卷”、“讲经”)时所用的底本,可追溯到唐代俗讲用的讲经文。宝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现存可证的最早题为“宝卷”的文献产生于元末明初,内容多为演绎佛经,为早期宝卷;明中叶后宝卷成为民间秘密宗教经文典籍的专称,有解说教义和讲唱故事之分,为中期宝卷;清初以后民间宗教宝卷没落,新兴民间宝卷日趋世俗化、文学化,为后期宝卷。

“宣卷”是在民间宗教或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的仪轨说唱宝卷的民间技艺。目前我国北方河西走廊有“念卷”活动残存;苏北靖江的农村中“宣卷”以“做会讲经”的形式存在着,其所用宝卷已经经过讲经艺人的口头改编和再创作,受到民间文学研究者的重视;而在苏南的张家港市杨舍、港口两镇,“宣卷”贯穿于“念佛、讲经”的民间信仰活动中,并保留着苏州“老法宣卷”以木鱼、佛尺伴奏的原始演唱形式。

笔者在2006-2008年对江苏张家港市杨舍地区的“佛会”活动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当地讲经人在主持祭祀“本堂老爷五灵公”时宣讲一种《太郡宝卷》,其具有虚构叙事文学和民间信仰结合的特点。《太郡宝卷》是属于民间文学类的后期宝卷,有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前半部分类似明代神魔小说《南游记》,后半部分又涉及到观音传说;而在民间信仰层次上,还体

现着明清以来苏州地区流行的五通神信仰的变异。

二、《太郡宝卷》的内容及特点

《太郡宝卷》讲述了五灵公出生、成仙的故事,其情节大体上套用了明余象斗编著的神魔小说《南游记》(即《全像华光天王南游志传》),只是出场神妖名称不同,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南游记》与华光、五通的关联,已有学者多加阐发[1],在此不再赘述,仅将《太郡宝卷》采用和改编的部分列举如表1:

《太郡宝卷》语言通俗浅显,白少唱多,散文部分口语化,保留了一些文言句式,唱词重复散文内容,几乎都是整齐的七字句,这是后期宝卷的特点;其文字为繁体,因民间宝卷传抄者多粗通文墨,故其中错别字、简体字、异体字特别多。清及近代以来,吴方言地区民间宣卷人所用本子均为手抄本,《太郡宝卷》也是如此。《中国河阳宝卷集》[2]所收《太姥宝卷》底本为张家港市港口镇河阳山地区的抄本,与笔者所见的内容相似,字句略有不同,但该地区现已不再传唱。

三、《太郡宝卷》产生时间

笔者所见《太郡宝卷》手抄本除了宝卷最后有“陈福球笔录”五字外未着明该宝卷的编成时间和编写人,然而可推知《太郡宝卷》产生于清末或民国时期。

其一,据杨舍地区讲经人徐萍所述,《太郡宝卷》在清末、民国时就已经用于讲经、宣卷活动。清同治、光绪年间开始,吴方言区产生了与明清秘密宗教宝卷不同的后期宝卷[3],其“宣卷”技艺类似于民间说唱。在这一时期,改编自民间传说、小说戏曲的宝卷十分流行,清末民国以来,这类宝卷甚至成为吴语宝卷的主体,比如《白蛇传》、《孟姜女》、《洛阳桥》、《沉香救母》等改编自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玉蜻蜓》、《三笑姻缘》等改编自弹词,《碧玉簪》等改编自地方戏,《贤孝宝卷》等改编自传奇《琵琶记》。《太郡宝卷》也应该是在这一改编之风盛行时期产生的。

其二,现存可确知的该宝卷抄写年代为1943年。《太郡宝卷》最后有唱词“太母宝卷宣圆满,祭主合眷保平安”,可知其又名《太母(姥)宝卷》,据《中国宝卷总目》[4],目前已知的被研究机构和图书馆收藏的相关宝卷有4册,题名为《太姥宝卷》的旧抄本3册,都不着明抄写时间,但题名为《太郡宝卷》的孔耀明抄本一册,抄写时间为民国癸未(1943年)。

其三,宝卷中插入了具有民国特色的小调唱词。元明宝卷的特点,不仅在于以散文讲说、韵文说唱,而且体现在常常在讲唱中插入当时流行的曲调,《太郡宝卷》继承了这一传统,它在故事中插入了小调《苏州景》,共十二段,前九段与苏州地区的民间俗曲《苏州景》[5]相比大致相同,仅有个别字为切合宣卷主题而有所变动,后三段是《苏州景》所未有的,其唱词有着民国时期的时代特色:“马路大旅馆(呀),客人尽来看,只只房间,客人都住满(呀),苏台(没)门面顶好看(呀),惠中那旅馆(没),尽住大官员。城里有花园(呀),城外有戏馆,新戏布景,实在真好看(呀),铁路(没)饭店大菜馆(呀),块半那洋钿(没),饭菜顶合算。坐只小龙船(呀),荷花塘里转,官人小姐,坐之一大船(呀),猜拳(没)吃酒真热闹(呀),苏州那景致(没),唱(呀)唱不完”。这三段与宝卷整体风格不合,应是最初就编入而未经删改的流行小调。

四、《太郡宝卷》的宣讲仪式

宝卷的宣讲贯穿于佛会始终,白天祭祀诸神,进行仪式时唱相应的科仪卷,如《请佛》偈、《献茶》、《献花》、《献元宝》、《上寿卷》、《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