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贵州傩戏还五显论略
还五显,又称庆五显、跳五显、跳庆坛、跳菩萨等,是长顺县所拥有的两大傩戏形态之一①,据说在长顺县的付家院、摆所、云盘、尅炳、中坝等地都有。除长顺县域内存有还五显外,另外黔西北的织金、纳雍和黔南的惠水等地也都有还五显的存在,且纳雍的还五显被列入了贵州省非遗名录。
一、还五显的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傩戏形态,目前有关还五显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而且除了樊敏《贵州长顺地戏——还五显》[1]一文是关于贵州长顺还五显的研究论文外,其余的研究成果多是织金或纳雍的庆五显研究,而且还多与穿青人族群文化联系在一起,如张坦《穿青人的傩文化——“庆五显坛”》[2]、张成坤《贵州织金县傩戏调查报告》[3]、李云华《穿青人与“五显神”信仰》[4]、朱琼玲《穿青人五显信仰与生殖崇拜》[5]、汤英《贵州“庆五显”习俗研究》[6]、刘沐言《穿青人五显神信仰探析——基于贵州GD村的田野调查》[7]、徐霞、张卫宏《庆五显坛·献赵候:纳雍民俗的文化符号》[8]等,都是此类型的研究。织金傩戏庆五显,因张成坤调查报告对其存在形态有着较为完整的描述,对学界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任用,而汤英《贵州“庆五显”习俗研究》是建立在对织金、纳雍、惠水三地的傩戏庆五显调研基础上的研究,对此三地的还五显研究也有着明显推进。
从上述成果列举可以看出,长顺傩戏还五显研究成果较少,这似乎与长顺县曾经对傩戏还五显的重视并不相符,如《贵州商报》2006年3月9日曾报道称:
据了解,《还五显》,又称“跳五显”,表演时间长达30余小时,是傩坛法师跳神唱戏,问卦占卜的一种祭祀舞,流行于长顺县中部地带的付家院、摆所、云盘、尅炳、中坝等汉族村寨。《还五显》随着征南屯田传入长顺,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目前,仅有付家院乡张家院部分老人尚能表演该戏,濒临失传。为抢救和传承这种独特的地戏,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委会与长顺杜鹃湖景区筹资20多万元,联合对该地戏进行为期5年的抢救。[9]
而据樊敏一文称:“现在全国其他地方的‘还五显’地(原本为‘地’,疑为‘傩’误。下同)戏已经消失,唯有贵州长顺还有8人会跳这种长达30多个小时独特的地戏,其已面临失传之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2007年在长顺成立了中国酬神傩贵州(还五显)杜鹃湖研究基地,由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通过摄影摄像、文字三维立体手段等,对‘还五显’地戏实施抢救和推广,同时召开了中国酬神傩贵州(还五显)研讨会,促进了‘还五显’的传承与发展。”[10]于此两例来看,长顺县曾对本地傩戏还五显相当重视,不仅筹集专项资金,而且还联合学术机构进行抢救、保护,且留下了相当珍贵的音视频和文字资料。如果这些作为还五显研究的一手资料得以很好的利用,似有关长顺傩戏还五显的研究成果不应如此之少。当然,也许还有其他有关长顺傩戏还五显的研究成果暂时没有被发现,不过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二、还五显的戏剧形态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言戏剧形态是把还五显从开始至结束皆作为戏剧表演看待,这一点与张成坤对庆五显的描述相同,如其“庆五显傩戏的演出与剧目”部分称:“庆五显的傩戏分为15场,每一场又分为好几折,全在穿青人举办庆坛人家的堂屋中进行表演。”[11]然后分述了起坛、发功曹、交牲、淌白、放兵、合会、大郎殿、二郎殿、云魈殿、四府殿、岳王殿、灵浮殿、山魈殿、南游殿、水魈殿共十五场。于此可以看出,张成坤对织金庆五显的整个过程,亦是看作戏剧表演的。不仅张成坤对庆五显有如此认知,张坦一文所引史载称:“凡居宅皆供有坛神者,在堂西北隅,以竹蔑编如小兜形悬壁,曰兜兜坛。……每岁或间岁酿酒杀牲延善歌舞者至家蘸镶,跳跃如演戏状,曰庆坛”。一句“跳跃如演戏状”,不仅与朱熹所言“傩虽古礼而近于戏”相近,亦表明在清代就把傩戏还五显的整个过程视作演戏对待;另张坦文所引贵州省民族识别工作队穿青识别组《贵州省穿青人民族成份问题的重新调查报告》中说:“庆祭方式是请一帮穿青人的道士在家里装扮成各种各样的神圣模样,做‘大郎殿’‘二郎殿’‘山霄殿’‘打五猖’等十多则戏”,更是直接把傩戏还五显一些科仪直接看作是“戏”。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人们把傩戏还五显视作戏剧是存在共识的。
樊敏一文称还五显组织自称五显愿傩班,由八至十个成员组成,一般农闲时演出,历时三天三夜(过去有七天七夜),“法事程序为:起坛、杀牲、下马赞、解秽、调兵、放兵、造桥、封魂、划猪、踏九州、二郎殿、千岁、收兵。”“代表性节目包括‘请神舞’‘土地招兵舞’‘迎五圣部’‘造桥舞’‘装身换体舞’‘传神舞’‘架桥迎五圣’‘判牲舞’‘游王殿舞’等。”[10]38~39樊敏这一描述可能是据长顺张家院张丙奎傩班的调研而得,可以看出其与张成坤所记录的过程并不一致。这种不同是否代表着织金与长顺两地还五显戏剧形态的差异,于此并不能得出结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五显”与“五通”名号流变探析.doc
- 《聊斋志异》与江南俗信.doc
- 《聊斋志异》中的恶神形象研究.doc
- 《太郡宝卷》和五通神信仰的变迁.doc
- 《子不语》市井人物出现情况及原因探析.doc
- 财神与邪神:近代江南五通神的双重身份.doc
- 从《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看明清时期苏州民间信仰与社会的互动性.doc
- 从《夷坚志》看南宋皖江地区民间信仰.doc
- 从民间信仰与通俗文学的互动看五通神形象的演变.doc
- 古代衙门为何如此迷信鬼神.doc
- springbooot+vue基于java的房屋维修系统毕业论文.doc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单片机系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2025年溧阳纺织化学品项目申请.pptx
- 景区门票包销合同模板(3篇).docx
- 【股票技术指标学习指南】第七章第三节货币需要量的测算.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4】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5】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6】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7】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8】看音标写单词.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