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神话与台湾少数民族神话比较研究.docVIP

闽南民间神话与台湾少数民族神话比较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南民间神话与台湾少数民族神话比较研究

叶舒宪将中国神话划分为四个子类:“a.汉族的汉文古籍中记录的文本神话。b.汉族的各地民间的口传神话。c.少数民族的文本神话:这又包括用汉文记录的和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d.少数民族的口传神话。”[1]这是依据民族性质与神话流传方式进行的区分。确实,中国神话,从民族属性可以区分为汉族神话与少数民族神话,从流传方式可以区分为文本神话与口传神话。对中国神话的研究不乏学术成果,但具体到闽南民间神话,研究成果却很少见。拙著《闽南民间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曾有专章论述闽南民间神话。所谓“闽南民间神话”,主要是指厦漳泉地区自古代以来产生的神话,也有部分是由中国其他地区流传到闽南,并有所“在地化”的民间神话。这些神话的作者,或者是民间流传、集体创作,也可能是文人创作并传播于闽南民间,在民间获得了生存的土壤。至于将闽南民间神话与台湾少数民族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在学术界极其罕见。文章重在探究闽南民间神话与台湾少数民族口传神话的差异。

一、美学特质的差异

台湾少数民族包括泰雅、布农、阿美、邹(曹)、赛夏、排湾、鲁凯、卑南、达悟(雅美)、邵、噶玛兰、太鲁阁、赛德克等许多族群。综合考察,台湾少数民族神话具有苍凉、奇幻多姿的美学特质;而且各族群神话符合各自的人文风俗、生存环境。相较之下,闽南民间神话比较质朴。现以两地的日月神话和天地形成神话为例,进行比较。

首先,日月如何生成,怎样运转或为什么会运行,是台湾少数民族普遍的神话主题,闽南民间神话也存在着这类主题。

布农族的“太阳出世”神话说,在黑暗的远古,人只能匍匐摸索着上山采集食物,有一个人爬到半路和小鹿撞个正着,慌张失措的小鹿大声鸣叫,一个光亮的物(太阳)突然间在天上出现。小鹿额头上的美丽漩涡,就是人鹿相撞的痕迹。在闽南民间神话《兄弟俩造天地》中,太阳和月亮是大哥用造天时剩下的泥巴捏成,大块的圆形泥巴放在天的东角,小块的弧形泥巴放在天的西角,它们就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的运转是小弟不停推动的结果。台湾布农族人鹿相撞的美妙神话,想象了小鹿额头上美丽漩涡的来历,又与族群的狩猎传统、生活环境相关。相比之下,大哥捏造日月的闽南民间神话较为质朴,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闽台两地都存在着多个太阳为祸人间的神话,为了消灭多余太阳,两岸都有“射日”传说。在台湾少数民族“消灭多余太阳”为主轴的神话叙事中,存在着以弓箭射日、以杵戳日、以咒语灭日等多样化情节。在泰雅族的神话传说中,远古天上有两个太阳接力出现,人们生活困苦万分。三位勇士自告奋勇前往射杀太阳。路途极其遥远。他们每人背负一名婴孩出发。一路上,他们将吃过的桔子种籽沿途洒种在地上。三位勇士都变成衰弱的老人死去;婴儿长大成为新一代的射日勇士。“直到有一天,他们终于抵达太阳居住的地方。随即朝向巨大的太阳射出羽箭,太阳中了箭流出滚热的血,其中一位年轻人被烫死了,另外两人急忙逃离太阳血喷射的范围。在返家的路上,两人看见从前所种的桔子树已经长高又长大,果子也结满了,就一路地沿着桔子树往回走,以桔子果为食。走了好久好久,终于回到部落时,两人已经成为白发驼背的老人了。”[2]当时被射伤的太阳变成月亮,从此有了昼夜的分别。在这则神话中,“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影响着神话叙事。同时,神话极具苍凉感。太阳居住在极其遥远的地方,射日征途长路漫漫,勇士们必须背负婴孩出发,前仆后继完成射日壮举。在赛夏族的“射日”神话中,射日英雄有了明确的姓氏,是日姓箭手带着他的两个小男孩出发射日,射日征途与泰雅族的神话模式基本相似,都是长路漫漫,生死以继,第二代射日英雄回到部落成了耄耋老人。[3]以上两则台湾少数民族神话集体“射日”的叙事模式,与闽南民间神话《五通神的来历》类似。《五通神的来历》讲述上古有十个太阳为了争值日而一起出行,害得人类无以为生。五位箭法精湛的畲族兄弟英勇射日,四位兄弟力竭而亡,老五奋起神勇,射下了九个太阳,解除人类浩劫。五兄弟被封为“五通神”。与台湾少数民族射日神话相比,畲族的射日勇士没有经受长路漫漫、艰苦跋涉、生死以继,少了一层苍凉悲壮感。生活于兰屿岛上的达悟族“射日”神话最特别。由于古时候人间酷热,一位执意要跟随母亲上山采集食物的孩子被晒死。伤痛的母亲诅咒太阳,多余的太阳被“骂”死,变成了月亮。从上述射日神话来看,台湾少数民族神话不仅体现为奇幻多姿的丰富想象,而且符合各族群的人文传统、生活环境。传统的泰雅、布农、赛夏等族群都居住于高山,具有狩猎传统,“射日”神话中都是以弓箭射日。世居于兰屿的达悟族人主要由女性完成种植芋头等山上工作。因此一位上山工作的母亲以咒语灭日的“射日”神话,符合达悟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人文风俗。

其次,天地的形成、调整与日月神话一样,都是台湾少数民族与闽南民间社会流传的神话类型。

台湾少数民族各族群的天地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