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试析战后德国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方法
?
?
田莉
摘要:德国在经历二战和冷战后,在国内重建时必须解决纳粹遗留问题和东柏林问题。为此,德国主要采取三个方法:改造一些遗留建筑并继续使用;淡化部分纳粹和东柏林的标记;建造纪念碑。通过这些方法德国完成了国内重建并快速走上发展的轨道,而且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
关键词:战后德国历史问题处理方法
:K516:A:1009-5349(2018)05-0245-0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迅速进入“冷战”状态,德国作为世界的一份子也被冷战影响,一道“柏林墙”的构建使德国分裂40年之久,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重新统一后的德国需要面临并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包括纳粹遗留问题和东德遗留问题,本文则重点研究德国对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对纳粹遗留问题的解决
(一)改造纳粹建筑物
即将一些纳粹时期的建筑物继续留用。如滕珀尔霍夫机场,建于纳粹时代,被当作20世纪40年代柏林空中纪念物,到现在仍作为正常机场被使用。此外,位于城市西部建于1936年的奥林匹克体育馆也在继续使用,虽然1936年8月1日希特勒曾在此宣布柏林奥运会的开幕,但在战后该建筑并没有被摧毁而是被赫塔俱乐部用来举办他们的赛事,2006年世界杯即在此举办。
(二)对纳粹标志的解决
处理納粹权利标志的方法是不刻意提及而让其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如在波茨坦广场上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和希特勒在战争结束前自杀的地方——地堡,现在其上方建有一个超市并只放有一块指标位置的公示牌。
(三)对纳粹主义的解决
对纳粹主义的处理方式是建立一些纪念馆或博物馆,其中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座纪念馆。
第一座是在2001年开设的犹太人纪念馆,该馆由丹尼尔·李博斯金(DanielLibeskind)设计。其目的是要展示犹太人在德国两千年的历史,着重展示了纳粹期间对犹太人迫害和屠杀的历史。他总结建筑中的基本理念为:“首先,完整的柏林历史离不开犹太人在知识、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巨大贡献;第二,有必要整合大屠杀对犹太人产生的伤害(身体和心灵);第三,德国人只有了解这种伤害才是真正柏林的历史。”[1]李博斯金第一个明确提出民族历史和现在历史均为德国历史的一部分,他用纪念馆的方式强调一个国家在记载历史方面应保持客观态度。
第二座恐怖地形图博物馆建在纳粹机构盖世太保和纳粹党卫军总部遗址之上,位于阿布雷契亲王大街,对这些建筑政府原本的想法是将其拆迁,但最终在1980年决定建立一个纪念碑,并于1987年纪念柏林建城750周年时举行第一次展览。该纪念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人将它比喻为是这个城市中心的“一道裂开的伤口”[2],但也正是这份勇于直面过去的勇气,让当代人感受到德国人对那段历史的忏悔态度。
二、对东德遗留问题的解决
如果认为纳粹时代是构建新柏林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东德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提到纳粹让人们想到犹太受害者,那么东德问题的受害者有可能就是全部德国人。柏林墙纪念馆展出了这样一幅画,画中民主德国人民警察正在射杀那些想要穿过东德和西德废墟中的人们,在纪念馆中有许多这一类型的画作,可以让参观者直观地体会当时社会给整个德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然而,这种直击问题的处理方法并不是曾经的“东德”公民想要的方法,他们想在两德统一后追求自己的国家身份认同,而并不希望自己被当作另类公民来对待,因此政府并没有用一刀切而是从多角度来处理这一问题。
(一)将一些建筑物赋予新的意义继续留用
这类建筑代表为柏林的商业中心亚历山大广场,在冷战时期是东德的政治中心,两德统一后强调该地的商业地位并发展成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广场上的柏林电视塔更被当作城市统一的标志,塔高368米,始建于1965年,竣工于1969年,该塔曾是东德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两德统一后该建筑被保留下来,现在人们在该塔的观景台上可欣赏到整个柏林的景色。
新岗哨现在名为战争与暴政牺牲者纪念岗亭,是申刻尔的代表作,建成于1818年。这座纪念亭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该地原本是普鲁士的岗哨,20世纪30年代纪念一战牺牲的士兵,50年代成为法西斯主义受害者的代表,60年代代表“反法西斯主义”[3],德国统一后,该地被重新设计后里面展示着《母亲与亡子》的雕像,雕像用简单的不加修饰的手法展现了一位母亲抱着在战争中死去的儿子,以此提醒人们铭记战争带来的伤痛并表明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和两种专政体系的受害者的形象。
(二)拆毁一些东德符号进行重新命名或建设
首先移走一系列东德纪念碑并重新命名了许多街道,比如,Wilhem-Pieck-Strasse街改名为Torstasse街。重新建设的代表为新波茨坦广场,它建在推毁的柏林墙之上,柏林墙倒塌之后该地相继建起办公楼、商场、剧场、餐厅和居民住宅等。现在柏林的高楼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