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南通刺绣与刺绣衍生品创意设计
张学
【摘要】南通刺绣自沈寿创设仿真绣开头,以意运旧法,显光弄色,将西洋画仿真
特点表现于刺绣之中,使形象更加生动、准确、传神,颜色更加儒雅华贵。分析了南
通刺绣历史与现状,并在此根底上探讨刺绣衍生品的概念、绣稿图案的创、应用,以
及工艺与材料、文化附加值等,以期对提升南通刺绣衍生品文化创意的价值内蕴和
表现力有所助益。
【期刊名称】《服装学报》
【年(卷),期】2023(002)006
【总页数】5页(P527-530)
【关键词】南通刺绣刺绣衍生品文化创意
【作者】张学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江苏靖江226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3.6
刺绣,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绚烂的明珠,南通作为江南刺绣艺术传承进
展的重镇,其沈绣和彩锦绣以独有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刺绣进展史上留下了浓墨异彩
的篇章。传统文化贵在继承中创,无论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还是工艺美术角
度,南通刺绣都应当在创进展中彰显刺绣文化艺术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生
活价值。文中将从刺绣及其衍生品角度,探讨南通绣品文化与刺绣衍生品的转型发
展之路。
1刺绣历史概述
1.1中国刺绣的产生与进展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皇帝内经》记载:“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织维之
功。”[1]据此可知,五千年前,华夏先民已经把握剿丝织布的技术。《尚书》记
载了虞舜对大禹作了一段将黼、黻等12种纹样绣在衣服上的叮嘱:“……黼、黻、
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2]这也是中国刺绣历史的最早记载。《太平
御览》载“夏桀、殷纣之时,妇人锦绣文绮之,坐食衣以绫纨常三百人。”[3]由
此可知,夏商时期中国刺绣从业人员已有相当规模。至周代《周礼述注》:“凡绣,
亦须画乃刺之,故画绣二工共其职也。”[4]此时,绘画与刺绣已经相互融合。当时
的青徐二州“千里桑麻”,“冠带衣履天下”,乃至春秋战国之时“素衣朱绣”、
“衮衣绣裳”等贵族普遍穿着带有刺绣的华服,这些情景已经在《诗经》中多有描
述。管子《轻重乙篇》:“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5],道出了刺绣
在民间已经相当普及。此后刺绣工艺逐步进展,明清时期臻于极盛,不仅消灭了苏
绣、粤绣、湘绣、蜀绣四大名绣,而且刺绣的种类已从最初的冕服扩展到日常用品
乃至艺术赏识品,刺绣成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1.2南通刺绣历史概述
南通滨江临海,土地肥沃,气候潮湿,自古尤重蚕桑。据西汉《说苑》记载,早在
春秋时期,南通所属的吴国,刺绣已经开头普及[6],两晋《拾遗记·吴》记载:孙
权的赵姓夫人“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7]又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赵夫人以机、针、丝“三绝”著称于世。不仅绘
画能“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在刺绣方面亦能“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正可谓一
寸慧心,十指春风[8]。
南通刺绣经过历代人的努力,先后消灭了“沈绣”、“彩锦绣”两项不仅富有区域
文化特色,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型绣种,在某种程度上,南通刺绣为中国传
统刺绣的进展和持续创开拓了一条路。“仿真秀
”亦称“沈秀”,由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家沈寿制造,其艺术风格与灵魂在于一个
“真”。仿真绣的画稿以油画、照片和自然界的物体为对象,吸取西洋油画的用光
、用色、明暗关系,以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和绣线表现西方艺术。用针方面转变了
以往刺绣中平铺直套的针法,而是依据物象的肌理用旋转针,按自然物的外形旋转
铺绣,将虚实针、散整针、施毛针奇异并用,绣面富有变化且和谐统一。用线方面
则是将绣线的颜色依据画稿进展染色,极大地丰富了颜色的表现力,使画面呈现出
格外丰富的颜色变化。仿真绣强调明暗、光影的关系,既传承了苏绣,也是苏绣之
创,作为南通刺绣的重要组成局部,“仿真绣”的逼真、传神是其他刺绣所无法比
较的,也是其根本的艺术风格所在。南通传统民间刺绣如图1所示。图1南通传
统民间刺绣Fig.1Nantongtraditionalfolkembroidery
2南通传统刺绣的现状及刺绣衍生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