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苗族丧葬礼仪及其符号功能探析.docVIP

滇东北苗族丧葬礼仪及其符号功能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东北苗族丧葬礼仪及其符号功能探析

“丧葬习俗,是重要的民俗事象之一,是人生礼俗的最后一项告别仪式。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各民族人民复杂宽广的心理世界,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它是考查、观照民族文化积淀的一个独特而真切的窗口。”[1]

云南(滇)东北部的昭通市是一个地域特别、民族多样(15种民族)、文化多元的地方,受民族风俗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各族人民有着不同的丧葬习俗和礼仪,它们记载着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哲学、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对它们进行研究,可以考察昭通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人生态度、生活哲学和价值取向等。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苗族的丧葬仪式及其隐含的符号功能进行探析。

一、滇东北苗族的丧葬仪式程序

昭通市有苗族17万余人,占昭通总人口的3.31%,是人口总量仅次于汉族和回族而居第三的民族。根据方言不同,其内部又分为花苗和白苗。“白苗”以川、黔、滇方言为交流语言,多聚居于镇雄、彝良、威信、盐津四县与贵州毕节和川南接壤地区;“花苗”以滇东北次方言为交流语言,一部分聚居于彝良、大关两县境内沿洛泽河两面的二半山或高山地区,一部分散居于昭通、鲁甸、巧家、盐津、水富、永善等区县的高寒冷凉地区。因为支系不同,丧葬礼仪也各有细微差别。甚至同一支系、同一地域的苗族,不同家族都有较为固定的、区别于其他家族的丧葬程序。这些不同程式也就成为各姓氏内部区别是否同宗的标志。但是,作为一个有着明显趋同习俗特点的民族,昭通苗族丧葬仪式中主要的程式和内容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现以昭通市威信县“白苗”中较为固定的丧葬仪式为例对滇东北苗族的丧葬仪式进行叙述。

(一)临终小敛

昭通苗族历来实行木棺土葬。凡是苗族已婚之人病重时,都要遣人奔告至亲好友前来探望,家人要轮流日夜看护。老人临终时子女要守候在侧并让其在怀中落气,并且要把当时处于熟睡状态的人唤醒,以免亡人把睡梦者的魂魄带走。老人落气后迅速将其头脚调换方向,抹合眼皮和嘴唇,在门外吹牛角号或者鸣炮三响向乡邻报丧,然后把死者生前铺床的稻草取一把拿到路口焚烧,烟飘向哪里则指示死者的灵魂飘向那里了。乡邻闻讯后一般都会马上放下手中活计赶来丧家帮助料理后事。

之后,孝子们披麻戴孝为死者沐浴更衣,死者的衣裤奉行穿单不穿双,也有的姓氏奉行男单女双的习俗。苗族较为特别的是:死者穿的衣裳与生前正好相反,是小衣襟在面上盖住大衣襟。穿戴完毕后用麻线将死者双手捆缚贴于身旁保持直立形式,然后“头东脚西”停尸于火房上方(有的姓氏停在火房下方)。明末清初时苗族曾经盛行过头朝东方,脚朝西方的横式葬法,后来受汉族习俗影响,逐渐改为南北方向的顺葬。但是,停灵时依然采用头东脚西横停于中堂的方法,这是表达对东方故土的怀念之情。据说昭通的苗族祖先是从东方迁徙来的,头东脚西可以让亡魂回到东方故土与祖先的灵魂会聚一堂。这种横式停尸法是苗族丧葬仪式中较为外显的区别特征。这个过程俗称小敛。

(二)指路入殓

“指路”是苗族丧葬礼仪的中心环节。苗族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要到天庭与祖先一起笙歌娱乐过逍遥自在的生活,而去天庭的道路遥远而崎岖、陌生而险阻,需要指路师的指引。如果不指路,亡魂将沦为孤魂野鬼到处飘荡,还会找后人的麻烦。所以,苗族老人死后,不论家庭条件好与坏,丧葬仪式完整与否,过程简朴还是隆重,指路环节必不可少。只要会端碗拿筷的、会说话的人死亡后都要给其指路。指路仪式在死者停尸于火房时即可进行。

苗族的指路仪式有一套特定的程序:之前要由外姓人反手搓绳编织一双草鞋,家人准备一只大公鸡和酒饭,指路师自备一副竹卦、弓弩和一团麻线。指路时,孝子跪于亡人一侧,儿媳举火把照明,指路师端坐于亡人一侧,用极其悲戚的声音吟唱古老的《指路词》。

《指路词》的第一部分讲述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起源,人的死亡是因为十种药有九种都医不好以后无可奈何的结果,以此来安慰死者,让其对死亡想得开;第二部分是指路词的重点所在,细致地指引亡灵归祖的路线,告诉亡灵途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求生、解难、辨识苗寨和祖先以及新家(坟墓)等;最后一部分讲述人在生前如何受苦,死后如何解脱以及家人的悲伤难舍之情,并且嘱咐亡人忘掉世间的一切“过去”安心上路去同祖先会合欢聚。苗族认为,只有经过指路之后,亡人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

指路完毕即举行大殓仪式——“装棺入材”。先用布料或者绸缎铺垫于棺材底上,将亡人抬着顺鼓架转三圈(有的姓氏转九圈)装入棺材,按头左脚右(古时的东西方向)横停于中堂上方。每个儿媳要拿出一丈二尺白布挂于灵柩上方的墙壁上或者拉直覆盖在棺材上,出殡时拴在灵柩之前,俗称“马缰绳”。停柩期间,棺材盖不完全封闭,留一条缝供亲友瞻仰遗容。

(三)祭奠出巡

苗族的丧葬传统不讲究黄道吉日,成年人死后停尸三天即可安葬。停丧期间,丧家在堂屋中间安放鼓架,上挂一个牛皮鼓,堂屋暂时设做灵堂供亲友祭奠。牛皮鼓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