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丧葬浅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丧葬浅议

本文以《庄子》中的丧葬现象为研究对象,梳理出了《庄子》文本中的五处丧葬书写,分别是秦失吊老聃、子贡吊子桑户、孟孙才葬母、庄妻之死、庄子将死。这五次丧葬活动,体现出薄物质、薄程序和薄情感的薄葬观念。这种丧葬观念根植于《庄子》的死亡观:死生一体、死是复归自然、死是解脱。死亡观又是其宇宙观的反映,《庄子》的宇宙观从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折射出大宇宙背景下个人生命的存在状态与价值,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

《庄子》;丧葬;丧葬观;死亡观;宇宙观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把《庄子》置于如此高的地位,却并无夸张之嫌。先秦诸子散文莫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庄子》的独特性在于它能够出“奇”致胜,从语言到内容到思想,无不透露出一种反叛者的奇谲气质。笔者把关注点置于颇能体现《庄子》之奇的“丧葬”现象之中,试图通过《庄子》中的数次“丧葬”描写来探求庄子的丧葬观,进而上升到他的死亡观,乃至宇宙观。

一、《庄子》中的丧葬书写

丧葬是指人死后的尸体处理及其有关的礼仪习俗。《庄子》中的丧葬书写有五处,分别是秦失吊老聃、子贡吊子桑户、孟孙才葬母、庄妻之死、庄子将死。其中,“庄子将死”一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丧葬叙述,但它和丧葬又高度相关,直接展现的是庄子对自己葬礼的要求,最能体现庄子的丧葬理念,故将其也归入《庄子》的丧葬书写中。

秦失吊老聃主要讲了老聃死、秦失往吊的故事,秦失作为老聃的方外之友,在其葬礼上三号而出,引起弟子之疑,故起门人之问。秦失的回答先从那些号啕痛哭的众人入手,指出众人的行为是“遁天倍情”,接着由老君之死推演至普遍意义的死亡,提出了“薪尽火传”的观点。具体如下: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言而言,不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养生主》)

子贡吊子桑户的故事涉及到了孔子及其得意门生子贡。《庄子》中的孔子及孔门弟子形象研究是庄学研究的一大重点,可以肯定的是,《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并不完全是孔子的真实形象,它隐含着庄子及其后学出于本门需要而进行的种种艺术化处理。本文的着力点不在此,而单就这则寓言中的孔子形象来说,他是个能充分认识己身不足甚至甘愿自贬为“天之戮民”的人。子桑户死,孔子派子贡往吊,子贡认为桑户之友编曲又鼓琴的行为不合于礼,归来向老师汇报,孔子非但不为弟子辩护,反而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疣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大宗师》)

孟孙才葬母的故事被内嵌于孔子和颜回的对话当中。如果说子贡吊子桑户的故事中孔子的形象被扭曲了,那么和颜回对话中的孔子形象则更多的是被“庄子化”了,也就是说,他的言论更多地代表了庄子的观点。颜回认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便是缺少了处丧的基本要素,而孟孙才却在缺少这三要素的前提下成为了以善处丧闻名于鲁之人,颜回不解,求问于师,孔子答:

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乌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大宗师》)

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庄子》最具代表性的寓言之一,最能凸显庄子的不拘气质,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距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至乐》)

庄子将死之时和弟子的对话,最为直接地展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如果说《庄子》中他人的丧葬不足以体现庄子独特丧葬观念的彻底性,那么无论是前面面对妻子的死亡还是这里面对自己的死亡,都使得其理论在保持着浪漫气质的同时也更加令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