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课件 训练、才情与舞台.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训练、才情与舞台

陈平原;有这样一位学者,他从10年创痛中蹒跚走出,深切体会到什么是精神的废墟、思想的重建、文化的坚守。但即便彷徨、悲凉,仍难褪去他根固的理想主义:心忧天下、匹夫有责。

他就是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他注重学术;在官学与私学之间,他弘扬私学;在俗文化与雅文化之间,他坚持雅文化。在理性的选择中,他不断实践着对人文精神的自觉坚守。;《训练、才情与舞台》是陈平原教授对北大中文系学生的演讲。他以诚恳的态度、凝练的思想、朴实的语言,剖析了当下青年学子在学习方面缺乏的态度与精神,探求出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有效路径,是对中国大学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陈平原教授,感受这篇演讲的魅力。;课文讲解;陈平原,1945年生,广东潮州人。年青时在粤东山村插队八年。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得以重返校园。同年,他的高考作文《大治之年气象新》刊登在《人民日报》上。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是北大首批两位文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妻子为同是北京大学教授的夏晓虹。;他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代表作有《北大精神及其他》《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老北大的故事》《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读书的风景》《中国大学十讲》等。治学之余,他还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他是一位温润儒雅的学者,给人神闲气定的感觉。他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一些师友尊称他为“平原君”。一位学生这样描述他:“平原先生说话时语轻意深,大气而又平淡;儒雅是学者,随意却像学生;形是朴厚书生,神是淡泊君子;虽貌不惊人,但很是迷人”。;(一)北大:承载光荣与责任(第1—6段)

谈论大学,以人为本

真实故事,饱含深情

享受光荣,承担责任;1.谈论大学,以人为本

作者首先提出“谈论大学,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接着从教授和学生两???面阐释“人”与“大学”的关系。“教授是可以‘买进’的,而学生却只能自己培养”,作者认为,大学的声誉及命运,某种程度不是由教授,而是由学生决定的。进而指出,作为大学教授,应竭力为学生创造好的学术氛围;作为学生,应充分利用在北大念书这个难得的机遇,努力发展自己。;2.真实故事,饱含深情

作者以两个真实故事切入:一个来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源自作者本身。出租车司机每天起早摸黑,疲惫不堪,但谈到如果孩子能上北大时,马上精神抖擞。作者在北大教书,父母怕耽误其工作,连父亲病重都没有通知他,丧父之痛令他真切感慨“子欲孝而亲不待”。这两个故事虽然情节不同,但都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殷殷希望和无悔付出。;3.享受光荣,承担责任

文中讲到,“有很多人的父母,都像我父亲那样,把子女在北大念书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通过情感上的共鸣,作者自然而然引出演讲话题——既然背负着“光荣与梦想”,就应该挺直腰杆,直面困境,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由此提出,要想真正做好学问,离不开扎实的训练、灵性的才情与表演的舞台。;(二)训练:教育的本意(第7—15段)

教学目标,训练中才

中美对比,总结差异

肯下功夫,训练有素;1.教学目标,训练中才

“教育不能把一个白痴变成天才,但能把一个中才变成专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训练中才,而不是寻找天才,作者希望大家放低姿态,“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并在此引用了朱自清的例子,“我要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虔敬不苟,诚恳无伪,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这份“笃定”与“平淡”,成就了他日后的辉煌。;2.中美对比,总结差异

作者以北大为例,说明国内教授普遍重“创造”轻“基础”,拒绝进行“操正步”练习。又以哈佛大学为例,学生没有凌晨两点以前睡觉的,都全力以赴,反复训练。在中国,中小学生最累,有高考压力;进入大学,压力全无。美国则相反。对于中美教育体制的差异,作者更认同美国的教育体制,“小时候多玩玩,长大了才承受竞争的巨大压力”。;3.肯下功夫,训练有素

作者引用马克斯·韦伯《以学术为业》中的一句话:“只有严格的专业化能使学者在某一时刻,大概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时刻,相信自己取得了一项真正能够传之久远的成就。今天,任何真正明确而有价值的成就,肯定也是一项专业成就。”由此告诉我们,做学问不要只想着走捷径,也不要“志大才疏”“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下苦功夫,培养探索精神,做“训练有素”的“专业化”人士。;(三)才情:为学问锦上添花(第16—22段)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