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分泌性中耳炎课件.pptxVIP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分泌性中耳炎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亦称非化脓性中耳炎(non-suppurativeotitismedia)或渗出性中耳炎(otitismediawitheffusion),是以耳内闷胀堵塞感,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炎症。

本病以往同义词较多,如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等,容易造成混乱。现国内外都已经将其统一于中耳炎条目之下,再区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并分别区分为急性与慢性二型。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发病率以小儿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当于中医的“耳胀耳闭”。

【病因病理】

1.病因

真正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因素。

(1)咽鼓管功能障碍

①咽鼓管阻塞:可分为机械性阻塞与非机械性阻塞二类。传统认为,咽鼓管咽口的机械性阻塞是本病主因。如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或填塞物的直接压迫,化脓性鼻窦炎、肥厚性鼻炎、鼻咽炎、头颈部放疗等所引起的咽鼓管黏膜肿胀导致咽鼓管通气不良等。

②咽鼓管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咽鼓管表面黏膜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与其上之黏液毯共同组成“黏液纤毛输送系统”,借此不断向鼻咽部排除进入管内的病原体及中耳分泌物。细菌外毒素的作用、先天性纤毛运动不良综合征或以往的中耳炎症均可影响该系统功能,造成咽鼓管开放障碍。

(2)感染:不少研究证实,中耳低毒性细菌或病毒感染,诱导产生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组胺、5-羟色胺、溶酶体等),尤其是病原菌的内毒素,对中耳局部黏膜具有致炎作用,造成中耳积液。但感染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本病的临床病理过程,单纯抗感染治疗也难以有效终止其病理进程。

(3)免疫病理反应:中耳黏膜具有独立的免疫防御机能。中耳积液中细菌检出率较高,存在炎性介质,并检测到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免疫复合物及补体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疾病。

(4)其他因素:还有神经源性炎症机制学说、胃食管反流学说等。

2.病理

病变早期,中耳黏膜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继之黏膜增厚,上皮化生,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化生为增厚的分泌性上皮,鼓室后部的单层扁平上皮化生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增多,上皮下有病理性腺体样组织形成,固有层出现圆形细胞浸润。

到恢复中期,腺体退化,分泌物减少,黏膜逐渐恢复正常。如病变未得到控制,晚期可出现中耳积液机化,或形成包裹性积液,伴有肉芽组织生长,进而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亦可后遗胆固醇肉芽肿、鼓室硬化甚至胆脂瘤等。

中耳积液为漏出液、渗出液、分泌液的混合物,可以分别表现为浆液性、黏液性及浆-黏液性,后期转变为胶冻状。

3.病机

禀赋相关的病理体质可能为重要的内在发病基础。

(1)风邪外袭,痞塞耳窍:风邪外犯,鼻塞不利,耳闭不通,水湿停聚不化,

(2)气滞湿困,阻隔耳窍: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机不利,血脉不畅,津液输布代谢障碍,变生痰湿,积于鼓室。若肝郁日久化热,或外感邪热内传,则肝经火盛,湿热搏结于耳,阻隔耳窍。

(3)脾虚痰湿,壅阻耳窍:久病伤脾,或先天禀赋不足,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且土不生金,肺气也虚,肺失宣发,治节不利,水道与脉络不畅,水湿泛滥,积于鼓室,壅阻耳窍。

(4)痰瘀互结,滞溜耳窍:久病入络,气机不利,血瘀痰凝,互结于鼓室,加重耳闭不通。

【临床表现】

1.症状

(1)耳痛:起病时可有耳痛。小儿常在夜间发作并哭闹不休;成人大多耳痛不明显,慢性者无明显耳痛。

(2)耳内闷胀堵塞感:耳内似有棉花堵塞之状,甚则为耳内胀痛不适。

(3)听力减退:可伴自听增强。鼓室积液较稀时,听力可随头位而变化,如头前倾或偏向健侧,或仰卧后,因积液离开蜗窗,有利于声音传导,故听力可暂时改善。小儿患者多无此主诉而易被忽视。

(4)耳鸣: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有如机器轰鸣声、吹风声,或“麟啪”声。有时哈欠、揖鼻时可出现耳内气过水声,或运动、摇头时耳内可有水流动感。

2.体征

急性期鼓膜可有放射状充血,鼓膜内陷,继而鼓室积液,鼓膜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有时可见到随头位而改变的液平面。鼓室积液较多时,鼓膜则向外隆凸(彩图9),鼓膜活动受限。病久者可见鼓膜增厚,混浊明显,或出现钙化斑块,有的表现鼓膜萎缩菲薄,内陷明显,甚至与鼓室内侧壁粘连。鼻咽检查或可见鼻咽黏膜炎症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听力学检查

音叉试验或纯音听阈测试为传导性聋,但少数病例因鼓室积液质量影响传音结构及蜗窗膜阻抗,可表现骨导听力下降,造成混合性聋甚至感音神经性聋的假象。抽液后,骨导听力应随即恢复,否则提示有内耳损害。

2.声导抗测试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客观检查方法。其中平坦型(B型)鼓室导抗图为鼓室积液的特征性表现;负压型(C型)鼓室导抗图则提示鼓室呈负压,咽鼓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