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礼制经典国学经典导读章第一章全套可编辑PPT课件礼制经典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中华传统道德经典史学经典文学经典戏曲经典诗词鉴赏
壹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贰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三传统礼仪经典选读章目录
壹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章过渡页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中华礼仪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了,有“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夏、商时期,已经有一定的礼仪。周公时代的周礼,已经比较完善,并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形成了著名的《周礼》《仪礼》《礼记》,即“三礼”。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我国古代思想家,顺应时代的需要,提出了有关礼仪的一系列言论,推动了礼仪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思想,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这个“礼”,其实便是维护伦理道德、社会秩序的规范。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孟子也重视“礼”,在他看来,仁、义、礼、智、信等应作为人们的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礼的发端和核心是“辞让之心”与“恭敬之心”,并进一步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际关系“五伦”准则。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著有《礼论》,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则把礼看作维持国运的支柱和人生的指导思想,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之。”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中国的礼节传统源远流长,且与政治密不可分。从周公制礼起始,礼节就已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而成为一种不可逾越的行为规范,只有合乎“礼”的才是合理的,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礼节可以表示出尊卑关系,并被当做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故事周公制礼商朝末期,武王伐纣,推翻了商朝的统治。武王身体不好,几年后就谢世了,武王的儿子成王因年幼不能亲政,由成王的叔叔周公摄政。周公认为,商朝的灭亡不是由于天命,而是由于失德。于是,周公提出了“明德”的口号,并在夏礼和商礼的基础上,规定以“亲亲”和“尊尊”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故事周公制礼“亲亲”即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互相关爱;“尊尊”,即要求在家庭内部、贵族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君臣之间都要讲究尊卑关系,讲秩序和等级。这一整套以“亲亲”和“尊尊”为基本指导思想,综合本族风俗习惯制定出来的礼制,就是后人传颂的“周公制礼”。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礼仪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也就是说,“礼仪”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是礼制的精神核心,仪是礼仪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礼记·玉藻》记载了传统礼仪要诀“九容”:,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人格修养和礼仪的基本规则,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高雅的姿态。“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仪的起源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提倡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这对于培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贰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章过渡页
第二节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