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章链传动练习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链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表述正确的有。
A.n1/n2B.n2/n1C.z1/z2D.z2/z1
()2.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的优点是。
A.工作时无噪声B.可在重载、高温环境下工作C.制造费用低D.能保证准确的瞬时传动比
()3.销轴与外链板、套筒与内链板之间采用。
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
()4.销轴与套筒、滚子与套筒之间采用。
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
()5.当链节数为奇数时,链接头需要采用形式。
A.开口销B.弹簧夹C.过渡链节
()6.一般滚子链的链速15m/s。
A.大于B.小于C.不大于D.不小于
()7.为减少冲击和动载荷,小链轮齿数一般应大于。
A.15B.17C.120
()8.滚子链标示“16A—1”中“16A”表示的含义是。
A.链的节距B.链的节数C.链号D.链的排数
()9.大链轮的齿数不宜取得过多的原因是。
A.齿数越多,链条磨损越大B.齿数越多,链传动的冲击越大
C.齿数越多,噪声越大D.齿数越多,磨损后易发生“脱链”现象
二、判断题
()1.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和平均传动比都是准确的。
()2.链传动的传动比等于主、从动链轮转速的正比,也等于主、从动链轮齿数的正比。
()3.链传动可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小的场合。
()4.链传动可用于较精密的机械上。
()5.链传动无过载保护作用。??
()6.链传动工作平稳,不会产生振动和噪声。??
()7.小链轮肯定是主动轮,大链轮肯定是从动轮。
()8.链传动靠链轮轮齿与链条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9.由于滚子链的承载能力与排数成正比,所以滚子链的排数越多越好。
()10.为避免链传动工作时产生过大的噪声和振动,应尽可能选用小节距的链。
()11.链节数应尽量选择偶数以便于内、外链板连接。
()12.当小链轮带动大链轮时,链传动是减速。
()13.当链条与链轮轮齿啮合时,滚子与轮齿之间主要是滑动摩擦。??
三、填空题
1.链传动主要有和两种。
2.链传动由,和组成,通过链轮与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3.称为链传动的传动比,表达式为,其中主动链轮的转速,为从动链轮的齿数。
4.常用的滚子链主要有、和。
5.链条相邻两销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称为,用表示。链的节距越大,承载能力越。但为避免传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应用时尽可能选择节距的链。
6.滚子链接头处可用或锁定。当链节数为奇数时,链接头需采用。
7.根据下表填空:
链号节距滚子直径内节内宽销轴直径单排外宽
“16A—1”表示的链的节距是,排数是;
“20B—2”表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职高职教学课件:《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项目五.ppt
- 中职高职教学课件:《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项目四.ppt
- 中职高职教学课件:《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项目十.ppt
- 中职高职教学课件:《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项目七.ppt
- 中职高职教学课件:《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项目六.ppt
- 中职高职教学课件:《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项目九.ppt
- 中职高职教学课件:《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项目八.ppt
- 中职高职教学课件:“恋爱”这件小事.ppt
- 中职高职教学:字符串处理统计分析 题库.docx
- 中职高职教学: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docx
- 中职高职教学:劳动教育出版社《机械基础第七版》第三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docx
- 中职高职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docx
- 中职高职教学: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docx
- 中职高职教学:教学设计——故事的提问策略.docx
- 中职高职教学:教学设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docx
- 中职高职教学:技能达标试卷(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沈越昌).docx
- 中职高职教学:技能达标试卷(VB程序设计).docx
- 中职高职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路由技术.docx
- 中职高职教学:基于项目化成果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研究.docx
- 中职高职教学:基于生涯发展视角下职高新生的家访探究 (发表在中国新通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