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出血或血肿【预防措施】1.加强穿刺技能的训练,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缓慢进针,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2.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3.采血完毕后,局部按压方法正确,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的拔针后按压部位为皮肤穿刺入口,如果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进入血管的,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形平行。4.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或者小沙袋压迫止血至少20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5、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6、需要监测血压的患者,避免在采血侧上肢量血压,病情允许时30分钟后再测量。【处理措施】1.注意观察血肿的肿胀范围,有无进展。2.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24小时内,局部冷敷,24小时后采用热敷。3.如发生穿刺口大出血,应立即让患者平卧,戴无菌手套,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口,直至不再出血,出血量大的遵医嘱输注血液制品,叮嘱患者及家属,采血后勿过早下床活动,如为股动脉穿刺的勿剧烈咳嗽。二、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预防措施】同血肿预防措施【处理措施】1、尽快止痛,减轻患者痛苦。可用利多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必要时反复用药,也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2、注意观察双侧肢体的血运、感觉、运动情况,如肢体双侧皮温差在3℃以上或者皮肤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及时请骨科医生处理。保守治疗无效时,通知医生行筋膜间室切开剪张术。三、假性动脉瘤形成【预防措施】1.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2.穿刺后动脉少量出血时,使用无菌敷料按压出血部位,并用胶布加压固定,随时观察是否继续出血。【处理措施】1、若有小的足背假性动脉瘤形成,应嘱患者穿宽松的软鞋,以防瘤体受摩擦,引起破裂出血。2.若假性动脉瘤大且影响功能时,可采用手术直接修补。四、动脉痉挛【预防措施】1.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恐惧等不良心理,使其放松。2.避免反复穿刺。3、必要时热敷局部血管。【处理措施】1若出现动脉痉挛,但穿刺针头确定在血管内,可暂停抽血,待血流量渐进增加后,再行采血,2.若穿刺未成功,则拔针暂停穿刺,待痉挛解除后再行动脉穿刺。五、血栓形成【预防措施】1.避免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2.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力度要适中,压迫时以指腹仍感到有动脉搏动为宜。【处理措施】若有血栓形成,遵医嘱行溶栓治疗。六、穿刺困难【预防措施】1.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等不良心理,以取得配合;同时护士应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操作。2.熟悉动脉穿刺血管的解剖位置,掌握血管的走行及深度。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操作技术。3.对于脆性增加的血管,找血管不宜过快、过猛,避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4.对于血液高凝的患者,确认穿刺成功后迅速回抽血液,避免血液凝固堵塞针头。【处理措施】确定针头没有在动脉内,应立即拔针,重新更换针头另选动脉进行采血,不能来回多次进针或退针。输液泵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导管堵塞【预防措施】1.熟练掌握各种报警指示标识、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各种报警状态。3.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液泵出现报警时应及时使用呼叫器通知医护人员。【处理措施】1.查找输液导管、输液泵、患者三方面原因,排除故障。2.导管或针头阻塞时,重新选择静脉进行穿刺。二、药液滴入失控【预防措施】1.使用输液泵时先检查仪器的各功能状态,确保各功能良好后方可使用2.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触摸输液泵面板,以防改变输液速度。3.设置各参数后及时将面板锁定。4.输减过程中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措施】1.检查输液泵或注射泵的功能是否完好,必要时予以及时更换输液泵。2.按要求重设输液速度。向患者及家属进解控制输液速度的重要性,嘱其不宜擅自调节控制面板。三、漏液【预防措施】1.适当调节输液泵的注人压力,防止压力过高而致管道连接处漏液或管道破裂2.因输液泵无漏液报警提示,较长时间使用输液泵输液加之患者翻身或其他活动易使管道连接处脱落,故应经常检查管路。3.输液前应仔细检查各管路及连接部位是否紧密连接。【处理措施】1.发生漏液后应先查找原因。2.更换输液管路。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无效吸氧【预防措施】1.检查供养装置、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风险问题及时处理。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水中,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避免脱落,移位。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吸氧流量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内套管供给氧气。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患者,宜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