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禅宗的关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道与禅宗的关系

一、禅宗的环境与茶道的普及

其次,茶道的推广得力于禅门僧侣。杜牧的《江南春绝句》里有句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这种兴盛不仅是南朝,北朝也一样,南北朝直至隋唐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期,寺庙林立、僧侣众多。而人们常说: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由于僧人对茶叶的需求,从南北朝开始,茶就通过分布在南北各地的名山胜迹中由僧侣传播开来。中唐之后佛教的八大宗派[v]中除了禅宗和净土宗外,其他宗派都走向衰微,而那时天下寺院多半都属于禅宗的道场。茶道的初始若以唐代陆羽的《茶经》为标志的话,从这点来定论茶道的推广得力于禅宗也无不可(因为禅宗的确立也是在唐代)。禅宗特有的山林禅风和自给自足的经济方式,使得禅宗的各大门派兴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僧侣对茶道的进一步推广。禅宗从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至六祖慧能一直延续着朴素的山林禅风,这种山林禅风为避免统治者对宗教信仰的干涉,也为修禅打坐提供上佳的环境,通常选择远离城市的山林居住。而这样的环境对于茶叶的培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出家人离开了政府官宦的支持,势必要有自给自足的经济作为保障。出家人由于信仰的限制,还要考虑到经济收入的方式不能与戒律相违背,培植茶叶无疑就成了最好的收入方式之一。

僧人所住的环境大多是云雾袅绕之壑谷,或是清泉竹林之山涧,无一不透露着幽雅脱俗之气,这在很多茶诗中就有所表现,如唐朝灵一禅师在《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中描写到: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宋代永颐禅师在《食新茶》说到:自向山中来,泉石足幽弄饱此岩壑真,清风愿暇送。当然,佛门清静优雅之环境还只是茶道的外在条件,因为真正的茶道还必须具有深邃高远的禅意。

二、禅宗的坐禅与茶道的药理关系

出家人讲修行,而修行的根本是戒律的秉持,在戒律的基础上出家人的必修功课就是打坐修禅,虽然禅宗里对于禅的表现可以不拘于任何的行式,即所谓的担柴运水皆是道,但也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达到那样的根基,所以禅宗道场还是设有专门供人打坐的禅堂,还必须以打坐的形式来修炼定。佛家旨在净化人们的心灵,而净化的主要形式就是坐禅。早期禅师饮茶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坐禅,据《晋书-艺术传》的记载,东晋著名僧人单道开于后赵都城邺城昭德寺修行时,精进坐禅,不畏寒暑,经常是昼夜不眠,以饮茶苏解乏。到了唐开元年间,僧人饮茶之风尤盛,在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写到:(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可见喝茶和禅师坐禅不相违背,用佛家的话讲,喝茶反而成了坐禅的法缘[vi]。

在佛教中禅包含两个方面:止与观,止观分别可以对治散乱与昏沉,当内心出现散乱时可以用观呼吸的方法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当内心出现昏沉时又可以修各种观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敏锐起来。心只有具备了集中、敏锐这样的特性,才可能有明心见性[vii]的机会。我们的心同时受到我们身体的局限,身体的四大不调同样影响到我们坐禅的质量。所以禅宗坐禅注重调心的同时,还要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等。禅师除了严守戒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要注意饮食对身体的影响,而茶的药理性完全符合调节身心的需求,是能帮助禅师培养心性的最佳饮品。

三、禅宗的般若思想与茶道的精神

茶道虽说始于陆羽《茶经》的问世,但茶道一词、茶道的观念却是由唐代的皎然禅师提出,在他的一首饮茶诗中就将饮茶分为三种境界: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中第一种境界仅仅是茶的药理性对于身体昏寐所起的作用而言;第二种境界是茶的清神可以起到让人修身养性的功效;而第三种境界则是茶道的最高境界,因为它具有了般若的智慧。

何须苦心破烦恼即慧能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禅宗自五祖门下开出南北两派,南派依神秀禅师主张渐修,北派依慧能禅师主张顿悟。关于南北两派谁属正宗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最终慧能的思想占据了主流。因为南禅顿的思想在修行中的重要性是很突出的,菩萨道的修行有五位之说,从资粮位、加行位到见道位,由见道位开始入修行位至究竟位五种。而顿悟则是每一位超越的关键,如从加行位至见道位须由顿悟来完成,这一顿悟实是由凡夫入圣者之流之关键。修道位至究竟位也同样如此,也是由顿悟最终圆满成就佛果。顿悟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就好比调皮的孩子突然有一天懂事成为了大人,人生也因此改变。所以茶道的最高境界,对于道的顿悟是关键,当然这个道就不是小孩懂事后成为大人那么简单了,这个道就是佛教的重要思想般若。而具有般若思想也正是禅门正宗的关键,慧能禅师著名的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即是佛家的最高境界,这也是茶堪称为道的本质。

赵州禅法中一则有名的公案吃茶去,讲的是唐代赵州观音寺有个叫从谂的禅师,喜

文档评论(0)

133****3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