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上的讲话中,中央领导人从五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作了精深概括。

第一是延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从未中断的文明。不少学者

指出,西方文明带有很强的断裂性特征,特别是近三百年来的西方近代文明,其与古典文明

之间经历了长期的断裂。反观中国,文明的传承绵延不绝。正是这样一种文明的延续,从根

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

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第二是创新性。《礼记》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云:“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类似这样的论述还可以举出很多,旨在强调中华文明积极进取、追求创造的

品格。但是,中华文明的这种进取不会以损害全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不能以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残害或片面追求个人欲望为目的,而要在和谐融通中追求进取,在事态平衡中

谋划创新。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

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第三是统一性。董仲舒曾在《春秋繁露》中推举《春秋公羊传》所提出的“进于中国则中国

之”的夷夏观,不论哪个民族,只要接受了华夏礼乐文明,就当以华夏视之。这是以文化而

非种族为标准来区分夷夏,深刻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统一性和包容性。周秦汉唐,中国

封建社会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富强,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此后历朝历代,官方无

不尊奉中华始祖。

第四是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以“江海下百川”的宽怀心态对待本国文明和外来文明,

不仅要“和而不同”,还要“求同存异”,注意不同文明在对立统一中的相互吸收和补充,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

蓄的开放胸怀。

第五是和平性。中央领导人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又指出:“古往

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

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

道理。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

护者。

(摘编自刘跃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材料二:

建设新时代的新文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新文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离不开新时代文

学的高质量发展。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赋予了文学更为神圣的责任与使命,是引领新时代

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光辉指引和根本遵循。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再到百年

现代文学,可谓星光灿烂,经典纷呈。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已经进入了与世界文学同步发展的

“平视”“对话”阶段,文学自信更为彰显。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成效越来越

显著,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输出作家、作品

的层次,不能仅仅满足于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几种文字,更不能满足于获得了几个外国文学奖,

而是要增强与西方文学平等对话的自信和主体性,要彰显当代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新时代文学的主体性要既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又立足于当代创造,既是本土的,

又是面向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我们不再是文学领域的“滞后

者”“追赶者”“模仿者”,而是文学价值的“创造者”“引领者”,要更自信地展现创造

者和对话者的形象,让中国文学价值成为世界文学的“共同价值”。

人民是新时代文学永恒的主体,人民性是新时代文学最鲜明的艺术属性。人民性是贯穿文学

从生产到传播全过程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实践。人民既是文学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也是

文学最终的裁判者、评判者。新时代文学必须牢牢扎根于人民和大地,扎根于时代和生活,

感受时代脉动,聆听人民大众的肺腑之声,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凸显人民性的价值

取向,为人民代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同时,新时代文学要把塑造人民形象作为文

学的崇高目标,为时代英雄立传,使得新典型、新形象、新英雄不断在文学中呈现。

中国几千年古典文学的辉煌正是建立在文体创新、文体革命的根基上的。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革命和唐诗、宋词、元曲等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