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让我们对“吵”说不
大三班吴茜茜
一、故事背景
游戏后的分享是大三班孩子们最快乐和最喜欢的事情,每次他们都满脸洋溢着微笑,津津乐道地讲述着自己的发现和收获。可今天的分享显得很特别,益智区的孩子们脸上没有了微笑,分享时也是吞吞吐吐,失去了以往的激情。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游戏时大吵大闹,严重影响到他人,提醒两次依然如此,最后只能“冰冻”结束游戏。“吵”是这班孩子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一直令我头疼的事情,他们凑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教室里、厕所里、走廊上……吵的声音无孔不入。我一直想寻找机会和孩子们谈谈,今天的时间来的刚刚好。
二、聚焦问题,逐步推进
问题1:在几个孩子游戏分享后,我问:“孩子们,今天的游戏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幼儿:我发现小厨房太吵啦!吵得我都不能专心地卖甜点了。
幼儿:我听见益智区里有人哈哈大笑,我看见玩具、棋子都丢在地上。
幼儿:我也觉得益智区里声音太大了,我在美工区画画都听得清清楚楚,我不喜欢听,可我捂住耳朵也不行。
问题2:大家都听到了益智区的吵声,那我们耳朵里的吵声都是从益智区传出来的吗?
幼儿:不是,我在小厨房也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
幼儿:美工区里也有吵的声音。。
幼儿:对,小厨房的老板卖东西时我觉得最吵,他的声音特别的大。
问题3:除了玩区域的时候有吵声,其他时候有吵声吗?
幼儿:午睡的时候,我发现有人也很吵,,嗡嗡的声音吵得我睡不着。
幼儿:上课的时候有人也很吵,我都没法听到老师讲的话。
幼儿:吃饭的时候总有人在吵,唧唧呱呱的,经常要老师提醒。
幼儿:排队做早操的时候也有人吵。
教师思考:看来,孩子们对于“吵”是有识别能力的,只是有时会因为自己身在其中没有发觉而已。那无处不在的吵声究竟有哪些坏处呢?我决定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步讨论。
问题4:小朋友找出了这么多的吵声,那这些吵声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幼儿:我感觉耳朵很不舒服。
幼儿:我跟小朋友说话,都听不见我声音。
幼儿:我感觉我的头都晕晕的。
幼儿:我都没法专心画画了。
教师思考: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越是棘手的问题越应该暴露出来,方便我们找出方法彻底解决。所以,我给孩子们提供“说”的机会,充分的说让他们最大化地了解“吵”的坏处与危害。整个过程不用老师说教,孩子们在“自己表达”和“倾听同伴”中,就会慢慢审视自己以往的言行,对与错,好与坏的辩证关系也会逐渐建立起来。
问题5:那你们喜欢发出吵声的小朋友吗?
幼儿:太不喜欢了,吵的我头大。
幼儿:肯定不喜欢,我不要跟他们做朋友。
幼儿:我喜欢安静的小朋友。
教师思考:此时,我将“吵”的不良后果再一次推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明白吵闹会失去朋友,是没有快乐可言的。从孩子们的讲述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有辨析言行好坏的能力。孩子们不喜欢吵的小朋友,都喜欢安静的小朋友,这说明他们心中都有向好的一面!
问题6:怎么样可以让教室里的吵声消失?
幼儿:我们要保持安静,说话轻轻的。
幼儿:那些发出吵声的小朋友就不能玩区域。
幼儿:我们可以让管理员去监督他们。
幼儿:我们还可以画一些指示牌,提醒他们。
教师思考: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让孩子成为问题的思考者、解决者,在思考中、实践中收获。
三、师幼行动,解决问题。
1.绘本指引
从孩子们的谈话中我知道他们明白要用“轻轻、甜甜、不大也不小”的声音交流。但只是一味枯燥地要求他们,似乎作用并不会很大。于是我找来了绘本《嗓门不是用来嚷嚷的》,希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会合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
2.知识科普
孩子们对吵声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后,那到底多大的声音才算吵呢?这时,老师积极支持孩子们的探究和想法,手机下载了一个分贝测量仪。
幼儿:哇塞!测量仪上面的数字在动。
幼儿:我知道了,声音越响,数字会变大,声音越轻,数字就变小。
初次使用分贝测量仪后,孩子们了解到: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舒适的声音,50分贝的声音是属于正常声音,如果超过60分贝以上就属于比较吵的声音了,到达120分贝以上就会非常的不舒服了。
教师分析:如果声音超过60分贝就属于噪音了,噪音就是让人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就会出现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等问题,还会影响人的心情,所以我们要轻声讲话。
3.实时监测
教室放置分贝监测仪,每天有幼儿不定期监测,孩子们经常会相互提醒身边的同伴,有的时候在不应该发出声音的时候,只要有一点声音出现,就会听到同伴的“声音提醒”。教师思考:我们更应该引导孩子在合适的时机,学会自我控制,做到正确的音量表达。
4.隐性和显性的“降音”小tips
根据孩子们讨论的方法设置管理员,张贴指示牌等方法来降低声音。
隐性小tips——张贴指示牌
孩子们将自己绘画的指示牌张贴在他们觉得比较吵的地方,例如:
走廊上:上次下雨天,其他班小朋友来走廊玩的时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