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针灸治疗(带医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痢疾

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古称“滞下”、“下利”,常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一般分为湿热痢、寒湿痢、噤口痢和休息痢等。

西医学的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痢疾主要由于饮食生冷不洁,或感受湿热疫毒,损伤肠胃所致。

知识链接

痢疾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痢疾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传染菌的食物、饮水等经口而感染。特别是被粪便污染的脏手与苍蝇对病原菌的传播起着一定的作用。感受暑湿、疫毒之邪和食入不洁、生冷之物,外邪与食滞交阻肠腑,气机不利,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湿热相搏,气血壅滞,肠腑脉络受伤,遂致痢下脓血,形成湿热痢;若热盛伤血,则赤多白少;湿盛伤气,则白多赤少;若脾胃素虚,贪凉受寒,或素好生冷瓜果,脾胃受损,湿浊内停,中阳不足,湿从寒化,而成寒湿痢;若感疫毒之邪,毒邪熏灼肠道,热毒炽盛,邪陷心营,引动内风,而致疫毒痢;肠与胃密切相连,湿热秽浊阻滞肠腑,上冲犯胃,胃气不降,呕恶不能食,则为噤口痢;痢疾久延不愈,中气虚弱,渐至及肾,命门火衰,正虚邪恋,每因受凉或饮食不当反复发作,即为休息痢。

知识链接

《类证治裁?痢症》:“痢多发于秋,即《内经》之肠游也,症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凝结,挟糟粕积滞,迸入大小腑,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或痢白,痢红,痢瘀紫,痢五色,腹痛呕吐,口干溺涩,里急后重,气陷肛坠,因其闭塞不利,故亦名滞下也。”本病病位主要在肠,初多累及肠胃,久病又多影响脾、肾等脏腑。

【辨证论治】

辨证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赤白黏冻或脓血为主症。

.湿热痢大便赤白脓血,赤多白少,黏稠如胶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寒湿痢大便赤白黏冻,白多赤少,脱胀纳呆,头身困重,苔白腻,脉濡缓。

3?疫毒痢发病急骤,腹痛剧烈,大便鲜紫脓血,壮热烦躁,甚至昏迷、痉厥,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4.噤口痢大便赤白,胸脱痞闷,饮食不进,食则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5,休息痢腹泻时作时止,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赤白黏冻或果酱样,腹痛,里急后重,倦怠乏力,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则疏肠导滞,调和气血止痢。寒湿痢宜温化寒湿;湿热痢宜清热利湿;疫毒痢宜清热凉血解毒;噤口痢宜和胃降浊;休息痢宜温脾益肾。取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主穴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

配穴湿热痢加曲池、内庭;寒湿痢加中脱、气海;疫毒痢加大椎、太冲、水沟、十宣;噤口痢加中脱、内关;休息痢加牌俞、关元、肾俞、足三里;里急后重加中膂俞;久痢脱肛加长强、百会;恶心呕吐者加内关、内庭。

方义痢疾主因为邪滞肠腑,故取大肠原穴合谷、募穴天枢,疏调大肠,理气行滞,大肠下合穴上巨虚调肠胃而化郁滞,三穴共奏通调大肠腑气之功;脾经合穴阴陵泉健脾化湿;诸穴合用,共奏调理肠胃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血调则血行痢除之效。

加曲池、内庭清泻阳明之热,和肠化滞;加中脱、气海温中散寒,益气和胃,除湿行滞;加大椎、太冲、水沟清热凉血解毒,镇痉醒神;加中月完、内关调气和中,降浊除滞;加脾俞、足三里、肾俞、关元温补脾胃,培补肾气,扶正祛邪而止痢。

操作毫针刺,寒湿痢针用泻法,并加灸;湿热痢针用泻法,不灸;疫毒痢只针不灸,用泻法;噤口痢针用平补平泻法;休息痢针用补法,可行温和灸、温针灸、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急性痢疾每日1?2次,慢性痢疾每日1次,留针30~40min。

【其他疗法】

L耳针取大肠、小肠、胃、直肠、神门、脾、肾。每次选3?4穴,每日1次,留针20?30min。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穴位注射取天枢、上巨虚、足三里。每次选1~2穴,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小樊碱注射液、维生素B,注射液进行注射,每穴1?2ml,每日1次。

.灸法取神阙、关元、大肠俞、气海。每次选2?3穴,神阙穴用隔盐灸,其他穴用隔姜灸,亦可用艾条灸,每日1次。适用于寒湿痢。

案例分析

秦某,男,20岁。患痢疾已20多天。20多天来腹部疼痛,里急后重,大便日行5?6次,下痢赤白脓血,以白色黏冻较多,带有不消化食物,小便色黄,脱腹闷塞,饮食减少。舌红苔白,脉象滑数。曾服氯霉素和内服链霉素注射液等,均未奏效。大便常规:未找到阿米巴,脓球(+++),红细胞(+)。辨证:证属湿热之邪,壅滞肠腑之湿热痢。治则:攻下腑热,通肠止痢。取穴:一诊针泻天枢、足三里;二至四诊上方加泻中月完。效果:一诊后,一昼夜大便4次,下利赤白已止,大便变为黄色,腹部转为隐痛。二诊后,大便日行2次,仍带白色黏冻,腹部仍隐痛,胃腑舒适,饮食增加;三诊后治愈;四诊巩固疗效。

分析:本例系湿热之邪,壅滞肠腑,气机不畅,传导失职,故腹痛

文档评论(0)

182****66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06705700005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