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答客难》与韩愈《进学解》的比较.docVIP

东方朔《答客难》与韩愈《进学解》的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方朔《答客难》与韩愈《进学解》的比较

摘要:尽管东方朔《答客难》是赋,韩愈的《进学解》是散文,但由于它们在内容和某些艺术技巧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它们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通过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点,进而深入探究形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答客难》;《进学解》;主客问答

一、《答客难》与《进学解》的相同点

(一)怀才不遇的共同遭遇

刘勰在《文心雕龙?杂文》评价《答客难》“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汉书?东方朔传》提到:“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在这里说明了自己创作《答客难》的原因是因为不受重用。同时《答客难》中也提到:“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持戟。”说明其不受重用,而是作为皇上的滑稽之臣,用来取悦皇上。

《进学解》作于元和七年任国子博士期间,结合韩愈的自身经历来说,韩愈从贞元十八年至元和七年,屡为国子博士,官久不迁,乃作进学解以自愈,只是在说明宰相不能量才而用,大材小用,因此把怨愤托之于别人,自咎自责之词托之于自己。在《进学解》中间接的抒发了自己的郁闷之情,自己不能够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能。

(二)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

东方朔的《答客难》首先指出有一人诘难东方朔,指出他虽然“修习先王之术,仰慕圣人之义??????独百家经典??????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持戟。”归结于“品德有不足之处”。东方朔喟然长叹:“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岂可同哉!”“时异事异”而且要加强自有修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要求全责备,以及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才会聪敏广大,一直做到“修身敏行,而不敢怠也!”

韩愈的《进学解》首先是国子先生告诫太学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太学生发难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其一,先生学习勤奋;其二,先生抵制异端学说,推崇儒家学说;其三,先生学习先秦文章的写法,内容广大,气势豪放;其四,先生做人很完美,行为修养高。就这样,先生却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朋友的帮助。先生首先用工匠、医师、宰相进行说明,然后再引用孟子和荀子的例子进行说明,他们虽遭遇不好,但他们的德行功业载入圣人行列。然后根据学生的四个方面一一进行回答,自己仍然“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是一个幸运儿。

二、《答客难》与《进学解》的不同点

(一)文章内容

《答客难》通过对责难的回复,一方面在自我安慰的同时,另一方面只是抒发作发作者的愤恨之情,是作者情感的爆发。而对于《进学解》,作者除了抒发怀才不遇的满腹牢骚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第一,提出了人才的选拔标准。“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而《答客难》的选人标准“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重用与否都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中。第二,“上规姚姒,浑浑无涯”的学习方法。“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说明作者文章的学习主要依据六经、诸子百家学说,广泛博览,专注重点,对于史书典籍的学习是抓住其纲要,对于论说文典籍是探究其内在的意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韩愈善于总结和继承前人的成果,并进行变革。第三,阐明作者的学术指导是儒家学说,对于其他学说,作者是具有排斥和抵触作用的。第四,对先秦以及秦汉以来的文章进行准确恰当地评价,同时韩愈也形成自己独特的文章特点。总之,《进学解》中体现其”文以明道,文道结合”的文学主张。

(二)艺术手法

1《.进学解》除了用反语的手法,而且采用先扬后抑,文章前面通过学生之口对自己的学识才华进行高度评价,然后在说明自己的窘境,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揭露出封建统治的腐败,对人才的埋没。正如其文《师说》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并且本文在结尾处,作者还是用含蓄的手法对学生进行反驳。而《答客难》作者直截了当的进行辩论“,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2.从语言方面来讲,《进学解》语言更加精炼、贴切生动而且富有深刻含义,还有许多俗语如:细大不捐、焚膏继晷、含英咀华、同工异曲、俱收并蓄等等,这些都成为现在耳熟能详的成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成了千古名句。还有从音节方面来看,很讲究音律的谐调,通篇押韵,而又灵活多变,这样有利于把文章中磊落不平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回肠荡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答客难》是写于西汉王朝汉武帝时期,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最繁荣的时期,而《进学解》是写于中唐时期。所以虽然他们写作原因都有着怀才不遇的心态,但是东方朔的心态比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