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麕》:山村恋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有死麕》:山村恋歌

在《诗经》三百篇中,最具有社会学价值的恐怕要数《召南·野有死麕》了,这也是最早进入现代史学家研究视野的一首诗,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古史辨》第三册中,就有一组文章专门对此诗进行了讨论。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无使尨也吠。

“怀春”指情思,古时男女聚会多在春季进行,所以称男女相思为“怀春”。“吉士”就是好小伙。诱,引诱,求爱。从“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两句,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恋歌。从“野”“死麕”“白茅”“林”“朴樕”“尨”等物象,不难看出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在山村。这里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讨论。

“死麕”“朴樕”与上古民俗

在这首恋歌中,出现了“死麕”与“朴樕”两个物象。在现代人看来,这个“死”字实在扎眼,“麕”即獐子,是鹿的一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朴樕”即小槲木,俗称大叶栎,又名栎橿子,实在没有什么可入诗的资格。但在这首诗中,却把这两样物品标举出来,并与甜美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这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了。其原因在于这里所反映的乃是先民真实的爱情生活。

在研读《麟之趾》一篇时,笔者曾谈到过以鹿作为婚姻聘礼的问题。上古渔猎时代,人类主要的食物是鸟兽虫鱼之类,人们相互间的馈赠物也以猎获的禽兽为主。在飞鸟中,体大而肥美的是鹅雁雉凫之类;在走兽中,体大而容易猎获的是獐鹿之类。这些体形较大的禽兽,不仅会成为人们首先猎获的对象,同时因为它们具有一定重量,也就逐渐成为人们之间表达情感的主要馈赠品。如《郑风·女曰鸡鸣》写到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之约说:“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女子劝男子早点出去猎取凫雁以备彩礼;《野有死麕》讲“吉士”为向女子求爱,把猎获的鹿献给了情人,这反映的都是原始时代的求婚风俗。到春秋时代,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作为一种习俗却遗存了下来。不过也发生了变化,比如雁,这种飞禽飞得高而远,在农耕时代要想得到它就比较困难,人们便用家养的鹅代替,于是“鹅”也被称作“雁”了。吴景旭《历代诗话·赝本》说:“鹅酷似雁,而德不然,故凡以伪乱真者曰雁。”所谓“德不然”,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交往中赋于了作为礼品的雁以文化意义。如郑玄《仪礼·士昏礼》注说:“纳采而用雁为挚者,取其顺阴阳往来。”贾公彦疏云:“顺阴阳往来者,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夫为阳,妇为阴,今用雁者,亦取妇人从夫之义,是以昏礼用焉。”作为家养的鹅,就没有“顺阴阳往来”之德了,但也得伪称“雁”名以充礼品。后来人们为了区别真雁与伪雁,便于“雁”下加“贝”(表示是作为财物礼品用的)写作了“赝”。鹿也是一样,打死的鹿不易保存,不能等到纳礼时再拿出来,所以后来就用鹿皮代替了。如《仪礼·士昏礼》云:“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注:“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俪,两也。执束帛以致命,两皮为庭实。皮,鹿皮。”《北堂书钞》卷八十四引崔骃《婚礼文》云:“载纳嘉贽,内结鞶褵。委禽奠雁,配以鹿皮。”《礼记注疏·原目》引谯周云:“太昊制嫁娶,俪皮为礼。是俪皮起于太昊也。”显然婚礼用鹿皮,只是一种象征,《野有死麕》中所反映的“白茅包之”的情景,才是献鹿肉以结情的原始形态。

鹿为什么要用白茅包呢?白茅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野中,高一二尺,叶细长而尖如矛,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茅根白软如筋而有节,可以捆薪草。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三说:“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苴之用。”在古人认为,白是纯洁之色,因此白茅也被视为纯洁之物。《毛传》说:“白茅,取洁清也。”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茅之白者,古用包裹礼物以充祭祀,缩酒用。”焦循《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以为“白茅即祭祀所用之茅”,并引群经及《尸子》“殷汤救旱,身婴白茅,以身为牲”,以作“祭祀用白茅之证”。男子以全鹿为贽献给女子,之所以用白茅包裹,犹如包裹祭物,是为了表示对女子的敬重。

至于诗中的“朴樕”,说白了就是柴薪,这与《诗经》中频繁出现的“薪”并没有多大差别。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说:“以朴樕为礼,意其若致薪刍之馈之类。”这是很对的。在《诗经》中我们看到的有“错薪”“束薪”“析薪”等。在研读《周南·汉广》时我们曾言及,凡诗中言及薪者,大多与婚姻有关。胡承珙《毛诗后笺》解释《野有死麕》篇云:“考诗言婚姻之事,往往及于薪木。如《汉广》有刈薪之言,《南山》之析薪之句,《豳风》之《伐柯》与娶妻同喻,《小雅》之觏尔以析柞为辞,此虽似以析薪者离同为异,娶妻者联异为同起兴,然窃意古者于昏礼或本有薪刍之馈。盖刍以秣马,薪以供炬。”

薪柴为何能与婚姻联系起来,胡氏猜测是用于婚礼上的“供炬”,即火把。笔者认为其说不尽然,根本原因在于薪柴对于人类物质生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