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海经》佩饰的复原分析
0引言
《山海经》成书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书名的提出最早可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司马迁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1]。可见,《山海经》自被记载之始便遭到史家之规范的司马迁的相关质疑,后世质疑者更是不乏其人。但是《山海经》中关于服饰佩饰的描写,却有着历史和成书时期的现实依据,因为只有在相关服饰佩饰方面做一些客观真实的描写,才能让读者有代入感,增加可信度。关于《山海经》中描写的地理、神话、风俗、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研究众多,通过对《山海经》相关文献检索,发现截至2019年11月4日,《山海经》相关文献共计2083篇。然而,在众多的学术研究中,关于佩饰方面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只有一篇是关于“《山海经》中神祇的佩饰文化”[2],该文通过佩饰描写来探析神祇形象,以便更好地发掘和理解早期人类社会的文明状况,但该文缺乏图像的形象表达,不利于秦汉时期佩饰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山海经》中描写的佩饰为切入点,分别对其中描写的头饰、耳饰、腰饰进行复原分析,一方面表征出《山海经》成书时代人们对佩饰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挖掘早期人类社会生活的状况,探寻远古时代人们生活图景的文化信息。另外,据前人研究,《山海经》本是有图的,本文用于考察佩饰的相关实物图像主要来自《山海经》成书的历史时期,与《山海经》原本所附图像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佩饰的复原分析时加入了一定的主观成分。
1头饰描写复原分析
《山海经》中的头饰描写共8处,分为玉胜、觡、冠和瞂4种类型。
1.1玉胜的复原
在《山海经》中最先出现玉胜的是《西山经》中关于西王母“蓬发戴胜”的描写。《西山经》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海内北经》载:“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大荒西经》亦载“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3]郭璞注“蓬发戴胜”云:“蓬头乱发;胜,玉胜也”。学术界对“戴胜”的解释颇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佩戴一种玉制的发饰,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仪式性的鬼面具,还有的甚至从文字学角度去分析“戴”字的字形结构。本文赞同第一种说法,将“戴胜”解释为“头上戴着玉胜”。玉胜是指古时用玉制做的一种首饰[3],由于袁珂先生并没有论证这一观点,本文在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
1)玉器是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沟通天地万物的灵物,也是长生不老的利器,秦汉时期的金缕玉衣就是此思想的现实明证。西王母是神仙,长生不老,其戴玉的形象就是对中国古代用玉思想的理想明证。此外,《西山经》中记载西王母居住并掌管着玉山,其用玉没有限制,故其头饰用玉做成,从逻辑上完全行得通。
2)汉画像石中有西王母的形象(图1左),此画像砖出土于四川彭山,高46cm,宽38cm,描述的是西王母双手笼袖坐于龙虎座上,其头部两侧的饰物即为“玉胜”[4]。之所以说其是玉胜,本文认为在于“胜”字,“胜”即“榺”,榺是卷经轴[4]。从图中西王母头上的玉胜来看确实很像东汉画像石中织机上的卷经轴[5](图1中)。中国古代宗教装饰物与中国古代织机有密切联系,古人把修仙、修身都用织造作为比喻,如“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6]“敬姜说织”[7],说明上古时代织造活动的重要性,是一种隐喻。
3)后世也有关于“胜”“玉胜”的描写。如南朝时期刘孝威《赋得香出衣》载:“香樱麝带缝金缕,琼花玉胜缀珠徽。”至南朝时期已出现用金银制作的“花胜”“彩胜”等仅具有装饰功能的精美首饰[8]。可见胜的材质出现变化。这与人们的生产力提高有着必然联系,宗教功能的弱化使人类对自然的恐惧也在弱化。根据《山海经》中的文字分析和汉画像石的文物分析,设计出“玉胜”的复原款式图(图1右)。在玉胜的两侧均以圆形为中心,上下设计了梯形作为两翼,且圆形有孔,两胜以“枝”连接,分别固定在簪钗之首,并从左右两侧对插入发髻中。
1.2觡的复原
《山海经》中关于觡的描写仅一处,即《东山经》记载“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山…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郭璞注“载觡”云“麋鹿属角为觡”。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觡”为“骨角之名也”。《玉篇》云:“无枝曰角,有枝曰觡。”袁珂先生[3]解释“载觡”为“头上戴着麋鹿的觡角。”《山海经》中对神灵的描绘是早期人类以夸张、怪诞的想象将人、神、兽组合成异物形态,产生了人兽杂糅的神灵形象,这是一种整体重组的形象复合方式,似乎与楚国艺术表达有相同之处[9],归根到底与古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原始人类居住在山间林地,缺少安全屏障,且不时有野兽出现,危及生命,故他们幻想出兼具人类智慧和野兽猛力的神灵,来守护一方的生灵。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古人在神灵幻构和部落图腾中渗入的人性因子。
鹿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苏开放大学公文写作与处理050008过程性考核作业三.docx VIP
- 运维规范试题.docx VIP
- 《先进纺织技术》课件.ppt VIP
- 2025秋数学人教二年级(上) 身体上的尺子:第1课时 身体上的长度.pptx VIP
- 保定动力19秋网络运维班知识测试_A.docx VIP
- 高速铁路概论单元四第节高速铁路通信课件.pptx VIP
- HFC网络(光机及以下)调试运维培训试题.docx VIP
- 化学-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二)带答案.docx VIP
- 高考数学培优---椭圆、双曲线的焦点弦被焦点分成定比.docx VIP
- 福建省电子技术基础应试指南测试卷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