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东北方言“蹀躞”的词义分析
“蹀躞”在东北方言中多达五个意思,分别是走路踉跄;频繁往来走动;搬运;颤悠的样子;显摆等。分析这些词义的来源和发展,探索词义演变的规律,可以推动东北方言的历时研究,从而为整个汉语史的发展演变研究提供方言支撑和佐证。
蹀躞;东北方言;类同引申
“蹀躞”是个古语词,最初意思是“小步行走”,最早出处是六朝刘宋时期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汉语大词典》收录了7个义项:1.小步行走。2.行进艰难貌。3.马行貌。4.谓事情、文字等方面费斟酌。5.佩带上的饰物名。6.颤动。7.谓浮漫不庄重。
“蹀躞”在东北方言中有五种意思,这些词义大型辞书多未收录,分别是:1.形容人走路踉踉跄跄,不平稳,常说成“蹀蹀躞躞”或“蹀里蹀躞”。如:“还以为是谁呢,回头一看,原来是老郭头蹀蹀躞躞地过来了。”2.频繁往来走动,徘徊,如:“老上后院蹀躞啥去?一会一趟一会一趟地!”3.指拿或送。如:“这老太太,把家里那点儿东西都蹀躞到她姑娘家去了。”4.形容词。颤悠的样子。如“白头蹀躞”。5.显摆。如“老实呆会吧,别蹀躞了。”*前4个义项在朝阳方言调查中获得,后面两个收录于尹世超《东北方言概念词典》
“蹀躞”在东北方言中的意义是如何得来的呢?以下我们就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一、“蹀躞”之踉跄义
据江蓝生先生研究,“蹀躞”是“蹀”的变音重叠形式,那么“蹀”就是整个词义的主要承担者,而“躞”只是一个音节,没有实际意义[1]。又“蹀”有“走”义,因而与“走”属于同一意义类别的“小步行走”应是“蹀躞”最早的意思,只是在使用对象上多为人或马,后又引申出了形容词的用法,即“形容人小步行走貌”或“马行貌”[2]。如:
(1)房栊灭夜火,窗户映朝光。妖女褰帷出,蹀躞初下床。(南朝·何逊《嘲刘孝绰》)
(2)蹀躞趋先驾,笼铜鼓报衙。(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3)莺穿驿树惺惚语,马过溪桥蹀躞行。(南宋·陆游《金牛道中遇寒食》)
而人或马“蹀躞行”时,走的状态多为步子细碎、不停地上下替换,因而“蹀躞”会有“晃动,摆动”义,古代有一种饰物被称为“蹀躞”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如宋代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元昊遣使戴金冠,衣绯,佩蹀躞,奉表纳旌节告敕。”物体晃动隐喻到人体,就有摇摆不定,踉踉跄跄之义。这一用法在如今的北京、辽宁等方言中都比较常用,如:
(4)小舟联缀傍江滨转侧行,桨荡水有声,浮桥贼遽惊起,蹀躞错走,呼有妖,将吹角集群贼抵御。(清·赵增禹《书鲍忠壮公轶事》)
(5)生醒视之,则一老大婢,挛耳蓬头,臃肿无度。生知其鬼,捉臂推之,笑曰:“尊范不堪承教!”婢惭,敛手蹀躞而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五)
(6)他把剧本扔一边去,自己编了段戏《唐明皇哭坟》,然后找了根棍,扮成老年时的李隆基,蹀躞到杨玉环的坟前,哀号不止。(唐大卫《刘威构塑唐明皇》,载《作家文摘》1993)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表示“走路踉踉跄跄,不平稳”的“蹀躞”多用在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导致的人走路不平稳的情况下,例4是由于受到惊吓,5、6则由于年老。方言中“蹀躞”的用法也是如此,但是也有微小差别,即在方言中的使用对象多用于老人和走路不太稳的孩子,用以形容人年老或年幼。
二、“蹀躞”的来回走动义
与“形容人走路踉踉跄跄,不平稳”不同,“频繁往来走动,徘徊”这一意义则是从“小步走”直接引申而来,只是这种用法出现较晚,并且从用例中还能体现其发展过程,如:
(7)侍红也跟着佩纕去忙,方才送信的人往来蹀躞,扫地、移凳、抹桌还有在那里煎茶,一时间忙得不可收拾。(清·司香旧尉《海上尘天影》)
(8)两主仆来往蹀躞,好似寻梁燕子。(清·连梦青《邻女语》第二回)
(9)生以老者约非无因,于中秋前数日蹀躞西郊,冀得一见老者颜色。(清·王韬《淞隐漫录》卷十一)
(10)自此常蹀躞于女之门外,虽咫尺银河,莫能通一语也。(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
通过例7、8可以发现,表示来回走、徘徊义的是“往来蹀躞”或“来往蹀躞”,“蹀躞”在这里更多的是表示“走”,承担“来回”义的是“往来”和“来往”,而例9、10中的“蹀躞”就有了来回走和徘徊这样的意思了,由此也可以推知,随着“蹀躞”与“往来”等表“来回”的词语搭配使用频率的增加,“蹀躞”便慢慢沾染了“来回”的意思,而本就有“走”义的“蹀躞”也最终有了“频繁来回走动,徘徊”这一新的义项,并沿用至今。
三、“蹀躞”的拿、送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白,“蹀躞”在辽宁方言中的前两种意思都沿用了古代的用法。但是对于第三种用法,即“拿”或“送”,我们认为是在“频繁往来走动”基础上的引申,并且带有贬义。因为“蹀躞”无论是表示“走路踉踉跄跄”还是“往来走动”都与“走”有关,“走”就表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苏开放大学公文写作与处理050008过程性考核作业三.docx VIP
- 运维规范试题.docx VIP
- 《先进纺织技术》课件.ppt VIP
- 2025秋数学人教二年级(上) 身体上的尺子:第1课时 身体上的长度.pptx VIP
- 保定动力19秋网络运维班知识测试_A.docx VIP
- 高速铁路概论单元四第节高速铁路通信课件.pptx VIP
- HFC网络(光机及以下)调试运维培训试题.docx VIP
- 化学-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二)带答案.docx VIP
- 高考数学培优---椭圆、双曲线的焦点弦被焦点分成定比.docx VIP
- 福建省电子技术基础应试指南测试卷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