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女真服饰品艺术与多元文化内涵研究.docVIP

金代女真服饰品艺术与多元文化内涵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代女真服饰品艺术与多元文化内涵研究

一、金代女真服饰品的种类

《金史·舆服志》记载金人常服中服饰品有很多,可以分为头饰品、腰饰品、鞋饰品三大类来进行研究。

(一)头饰

《魏书·东夷传》中记载女真先民勿吉人:“头插虎豹尾,善射猎”。1《新唐书·北狄传》中记载女真先民黑水靺鞨是:“俗编发,缀野豕牙,插雉尾为冠饰,自别于诸部。”2由此可知,女真头饰品的历史源远流长,游牧时期女真先民已经开始利用渔猎而来的自然产物开始装饰自己。金代女真时期随着纺织工艺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头饰品变得多样化。

1.巾(幞头)

幞头本是男子包头的一种黑色头巾,后逐渐在东汉幅巾的基础上演变成一种帽子,直到辽金之际,幞头仍然盛行,天子、百官都戴有幞头。《金史·舆服志》记载女真人常服中“巾”的形制,以皂罗若纱为面料,上结方顶,折垂于后,头耳后底边左右对称钉结镂空白玉天鹅口衔莲花。冠面后连天鹅尾部,天鹅腹下部镂孔,左右穿带下垂为脚。黑龙江阿城巨源子村发掘的金代齐王墓出土的实物提供了“巾”具体的形制,与金史所记载的巾的形制基本无异。《金史》中记载的幞头类幞型有很多,“长脚幞头、拳脚幞头、花脚幞头……”等。

2.花冠

花冠为女真贵族妇女发髻装饰所用,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金史·舆服志》记载皇后所戴之冠,名为花株冠。花株冠工艺与技法复杂,需要精工细作。齐国王墓中曾出土花株冠,为齐国王完颜晏夫人所戴。这顶花株冠不同于普通的花冠,采用了“盘绦”3技法,目前已知的史料,这顶花株冠是我国现存仅有的采用“盘绦”技法的花株冠,是国宝级文物。

3.瓦楞帽

瓦楞帽是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头饰品,金代出土的人物俑、砖雕、壁画人物很多都戴有一种帽子。帽檐多角、尖顶、顶部有孔,用来放置饰品。在山西侯马金代墓中出土的砖雕人物所戴帽子呈八字形,帽顶有装饰,这样的帽子与元代的瓦楞帽极为相似,可见瓦楞帽最早出自金代,元代之后才在蒙古流行起来。

4.簪、钗

簪、钗是古代用来绾住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首饰,男女通用。簪与钗的区别在于形制不同,簪是单支的,钗是两支或多支的。《金史·舆服志》记载,天子所戴之冠,“玉簪一、顶方二寸,导长一尺二寸,簪顶刻镂尘云龙”;皇后戴犀冠“减拨花样,缕金装造,上有玉簪一,下有玳瑁盘一”。据考古挖掘黑龙江哈尔滨市新乡坊墓地有出土金代银簪一件、银钗两件。

5.巾环

巾环是为了将帽子固定在头部,在巾帽外部两侧缝制的带穿拉绳的环状物。在金代出土的实物和壁画中,巾环是比较常见的饰品。哈尔滨齐国王墓、吉林扶余辽金墓、山西侯马董氏墓都有巾环出土的实物,其中竹节形巾环是金代女真墓出土巾环的一大特色。

6.玉屏花

玉屏花是指刻有精美纹样的玉质巾环。据《宋史》卷154《舆服六》记载宋元联合夹攻金人于蔡州,缴获了众多亡金宝物,其中有“碾玉巾环”指的就是玉屏花。玉屏花相较于巾环形制更为精巧,纹饰更为丰富,不仅工艺复杂,也更富有少数民族特有的寓意内涵。

7.玉逍遥

玉逍遥与玉屏花纹样题材相似,玉屏花是单独纹样,而玉逍遥则是单体左右对称的。因其构图造型平稳装饰于金人巾帽后背。据《宋史·舆服志》《金史·舆服志》记载玉逍遥与纳言本指一物,由于在不同服饰上所以产生了不同称谓。南宋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4中着朱裳朝服的宋朝官员,官帽穿有白色玉配饰,《宋史·舆服志》称之为纳言,是受到女真服饰文化影响的结果。

(二)腰饰

金代的腰饰,承宋唐制,使用玉带、通犀带、佩鱼等。金代的腰饰除了作装饰之用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女真人将玉石、金、银还有纹样装饰在腰带上以区分金代统治阶级的不同地位,同时纹饰与配饰也体现着金代女真民族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1.束带

金人常服中把束带称为吐鹘,“吐鹘的材质玉为上,金次之,犀骨象骨又次之。銙周鞓,小者至于前,大者施于后,左右双铊尾,纳方束中,其刻琢多如春水秋山之饰”。这段文字详细地描绘了当时所服腰带的形制、纹样、装饰排列等。吉林省扶余县的一座辽金墓中出土了金扣玉带一条,革鞓已腐烂无存,其他组成部分分散于死者腰部。带饰大多都用玉制成,据《金史.舆服志》记载,玉带在金代只有亲王以上的地位才可以佩戴使用。

2.粉黛盒

金代女性腰部配饰为粉黛盒,从齐王墓女尸腰部出土了的腰佩来看,以罗折叠打结系成,中间打结成套,扣套间穿着丝带,一端系着圆形环装盒子,另一边与之对应的是黛,为女子描眉所用。圆形环状盒子里盛装香粉用于擦脸,两者合之称为粉黛。

3.金列鞢

金列鞢作为女真最华贵的腰间配饰,形制复杂由好几个部分组成。顶部为鎏金的银盒,子母扣,银盒两侧各有一串玛瑙珠,玛瑙珠收口最后呈椭圆形,底部有黄金叶子装饰……从金列鞢复杂的造型与形制来看,金代女真服饰品的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对服饰品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三)鞋饰

发源于“白山黑水”5的女真民族,在众多的河流、湖泊、山林之间游牧、渔猎、穿梭,必然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