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黄州新建小竹楼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课时教案

第十六周

第五章冰雪肝胆

纪念傅雷

课时

第1-2课时,总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澹泊宁静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豁达情怀。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文章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岂惧竹楼之易朽?〞与“度斯楼之不朽。〞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技能培训

重、难点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

参考资料

教学内容及过程

(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个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提起“黄州〞这个地名,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公元1082年,北宋文豪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前后赤壁赋和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然而,你也许不知道在苏轼之前的公元999年,另一位北宋文学家也曾因直书史事而被贬至黄州,并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篇抒怀佳作。那位文学家叫王禹称,那片佳作叫做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王禹称,走进他的黄州竹楼,去欣赏竹楼的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怀。

一、了解作者

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遇事敢言,因此屡遭贬谪。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的优秀作家之一,诗文风格平易朴实,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王禹偁的散文风格简雅古淡,语言平易流畅,以“传道而明心”自励,继承了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精神,对宋代散文风貌的形成有积极影响。其诗学白居易,多反映民生疾苦之作。自编诗文为《小畜集》,后人又辑其佚文为《小畜外集》。

王禹偁的文学主张:

1、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散文取法韩愈、柳宗元的古文风

格。

2、主张“传道而明心”。

王禹偁的作品:

诗文集《小畜集》,佚文集《小畜外集》。

代表作:诗歌:《畲田词》五首。

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唐河店妪传》。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跟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矛盾。所以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

三、相关知识

记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与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也可以记器物建筑,因此又称“杂记”。在写法上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寓情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内容评述

本文不厌其烦地写竹楼非同寻常的特征:

第一自然段写黄冈多竹、用竹造屋的好处,及登楼远眺和“楼中六宜”,为下文详写竹楼作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楼的主人由于居住此楼而产生的“谪居之胜概”。

第三自然段举出历史上的四大名楼来与竹楼作比,衬出竹楼的不俗。

最后两段述作者年年奔走的坎坷遭遇和眷恋竹楼的思想感情,并交代了写作时间。

五、艺术赏析:

作者先叙述黄州多竹的特点,点明以竹为楼的原因。再围绕“声”字,一气描写了竹楼的“宜”;以声写楼,以声抒情,构思独具匠心,读来别有韵味。在此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对官场荒淫奢华的鄙夷,反衬竹楼的素朴,主人的高雅;最后借竹楼寿命长短为题,发泄自己屡遭贬谪的愤懑。

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各种手法运用自如,行文流畅,不事雕琢。

〔一〕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生讨论:同样是在黄州,同样是遭贬谪的命运,同样是豁达自适的胸怀,苏轼寄情于雄伟壮丽的赤壁,而王禹那么对黄州遍地生长的竹子情有独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倚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

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