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性的流失与重塑——基于空间、产业和身份的视角_陶青青.pdf

乡村性的流失与重塑——基于空间、产业和身份的视角_陶青青.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3Mar.,2023

年月理论与改革

2250THEORYANDREFORMNo.2(TotalNo.250)

第期总第期

【】C912.82【】A【】1006-7426[2023]02-0061-012DOI:10.13553/j.cnki.llygg.2023.02.006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乡村性的流失与重塑

———、

基于空间产业和身份的视角

陶青青

:,、,

摘要乡村性伴随着乡村本质的理论反思以空间产业和身份三要素的扩展为表征在传

、。,

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双重交织中动态演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与市场共同展开

乡村建设行动,。,,

乡村形象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对新时代乡村性的理解的一些偏误

,、

产生了脱离乡村尺度对乡村进行主观构建和想象强加的系列行为带来了乡村空间建设失真产

业利益分配错位以及乡村主体权利缺失的新困境乡村性在积极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反而进一步

。,“”,

流失乡村性概念的重塑纠正了乡村建设中乡村他者对乡村社会的叙事偏差回答了乡村

“”,。

振兴为谁而兴的根本性追问成为乡村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

:;;;

关键词乡村性乡村振兴乡村权利主体性

、:

一研究缘起作为问题的乡村性

(rurality),18

乡村性从乡村的发展逻辑及其批判中抽离而来最早可以溯源至世纪的欧

[1]

,“”。,

洲概括为之所以成为乡村的条件纵观国内外已有文献可以发现从作为界定乡村类型

的量化指标到作为乡村空间的社会表征从作为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概念到作为传统村落存

续与消亡的关键要素,、、,

对乡村性的研究横跨地理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从物理层面的

。,

指标识别转向基于社会学层面的意义追问且伴随着乡村的发展学界对乡村性的认识不断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5****07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