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PAGE
PAGE1
动物的生殖——鸟卵的再探究
吴冰芳
课题
动物的生殖——鸟卵的再探究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动物的受精和生殖方式
鸟卵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教学目标
1.描述鸟卵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通过对鸟卵模式图的理解,增强学生图文结合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
3.了解动物的受精与生殖方式,体验生命诞生与物种延续的关系,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鸟卵的结构和概述其结构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活动全面认识及探究鸟卵的特点
教学准备
鸟卵、课件、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今天我们对其中的鸟类的生殖进行再探究。生活中最常见的是鸟卵,比如鸡蛋,那么他有哪些结构特点,他们又有哪些功能呢?
新课讲授
(一)观察鸟卵的外部结构
教师活动:通过说出与鸟卵有关的成语:以蛋碰石、鸡飞蛋打、软壳鸡蛋、以卵击石等,猜一猜鸟卵的特点——软,脆。展示照片,人踩在巨大的鸟卵上而鸟卵没有破,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
活动一、握个鸡蛋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一只手最大面积接触鸡蛋并用力将其握紧,发现没法将鸡蛋握碎。
活动二、扔个鸡蛋
学生将一枚鸡蛋用力扔到指定的布上,发现鸡蛋没有破。
活动三、观察鸡蛋外形
引出薄壳结构,并介绍薄壳结构的建筑及了解仿生学。
演示实验:进一步实验探究卵壳的成分
利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做对比,将鸡蛋壳与盐酸反应,并通过BTB溶液鉴定二氧化碳发生颜色变化,证明鸡蛋壳中有与大理石相似的成分——碳酸钙。
教师活动:展示多种鸟卵,让学生找其共性及他们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学生发现,这些自然界中的鸟卵的颜色都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一致,由此引出保护色,并了解到保护色对鸟卵的影响。
活动四、观察卵壳上的小孔
第一步,肉眼观察,找到小孔,并猜测小孔的功能
第二步,将鸡蛋整个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放入水中的鸡蛋表面有很多气泡产生,有些甚至发出来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从哪里来?
(二)观察鸟卵的内部结构
学生活动:
活动五、观察鸟卵内部结构
第一步,观看实验微课
第二步,思考实验的操作要点及观察重点
第三步,动手操作,观察鸟卵的内部结构。
思考:1.雏鸟是由鸟卵的哪部分发育成的?
2.鸟类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储存在哪里呢?
3.鸟卵哪些结构起保护作用呢?
观察结束后,完成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并了解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吃的鸡蛋,你从中获得的主要营养物质是什么?
学生猜想:主要是蛋白质
教师提问: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活动:
活动六、通过燃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定蛋白质
教师活动:总结鸟卵的结构与功能
1.胚盘是卵黄表面的一个白色的点,是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2.气室是蛋产出之后出现的,是体内外温差导致收缩而在壳膜间形成空腔。
3.卵壳内、外卵壳膜可以防止机械损伤或微生物进入。
4.系带固定卵黄,减少震动。
5.卵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小鸟破壳孵出全过程,感受生命的力量。
教师总结:小小一枚鸟卵,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设计意图:
形成认知冲突——鸟卵何以承受如此之重?
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鸟卵的外形特点,并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通过对比试验,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鸡蛋壳的成分与大理石相似,从而为鸡蛋能承受一定的重量找到了证据。
通过活动四,学生不仅了解了鸟卵卵壳上的结构特点,而且为接下来观察鸟卵的内部结构做好准备。
通过活动五,学生了解到观察的一般顺序,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并逐渐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
利用投屏技术,将演示实验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学生通过活动六,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感受到科学离不开猜想,但一定需要验证过程。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的生命观念等情感态度得到提升。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设计,1.希望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2.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通过教师精选的实验、微课和视频,使这些素材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活动研讨中增长知识,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然,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增强生命观念,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的。
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采用了很多原创实验是课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