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1X整车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报告.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车操纵稳定性报告YEMAAUTO2016YEMAAUTO2016YEMAAUTO2016目录1、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模型1.1前悬架系统1.2前悬稳定杆1.3转向系统1.4后悬架系统1.5制动系统1.6车身及动力总成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1稳态回转仿真分析2.2双移线仿真分析2.3直线制动仿真分析2.4直线加速仿真分析2.5低速回正转向仿真分析2.6转向轻便性仿真分析2.7转向阶跃仿真分析3、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4、总结1、整车仿真模型1.1前悬架系统前悬架仿真模型弹簧及初始预载前悬架硬点前束、外倾角1、整车仿真模型1.2前悬架稳定杆稳定杆采用BEAM梁模拟稳定杆中心线硬点稳定杆杆径23mm1、整车仿真模型1.3转向系统转向系统仿真模型转向器统线角传动比转向盘圈数3.2圈,齿条行程118mm转向系统硬点1、整车仿真模型1.4后悬架初始前束外倾设置1、整车仿真模型1.5制动系统制动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在车轮上施加力矩模拟制动力,制动力前后分配比例根据0.7g路面同步附着系数计算,计算结果:前后制动分配比例为0.7036(取0.7)。1、整车仿真模型1.6车身及动力总成模型中,车身建立了各子系统连接的通信器,通过调整质心位置及转动惯量,使前、后轴荷符合整车重量设计要求(空载状态)。由于仿真中动力总成对操稳影响较小,本次分析借用ADAMS软件自带动力总成,满足试验要求的车速,加速度即可。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1稳态回转稳态回转仿真方法参照国标GB/T6323-2014定转角法,具体要求如下:1)车辆以较低速度行驶(10KM/H),调整转向盘转角,使车辆绕15米半径圆行驶;2)缓慢增加车速,使车辆达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或出现失稳状态。驾驶员文件编写:初始车速10km/h仿真步骤分两步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1稳态回转驾驶员文件编写:缓慢加速保持车速10km/h,调整转向盘转角使车辆绕15m半径圆行驶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1稳态回转车速VS时间仿真中车辆从第5秒开始缓慢加速,加速度为0.158m/.s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1稳态回转转弯半径VS侧向加速度随着侧向加速度增加,转弯半径逐渐增大,整车呈稳态不足转向。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1稳态回转车身侧倾角VS侧向加速度随着侧向加速度增加,车身侧倾角增大,侧倾线性度较好。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1稳态回转分析结果汇总侧向加速度ay(g)转弯半径前后轴侧偏角差δ1-δ2(deg)车身侧倾角φ(deg)不足转向度U(deg/g)车身侧倾度K(deg/g)730.610.736.10.215.4870.2171.221.446.10.315.9450.4091.821.926.00.416.6220.6732.412.645.90.517.4970.98433.115.90.618.7871.3903.574.065.7整车呈稳态不足转向,但小侧向加速下不足转向稍小(推荐2deg/m左右),后续性能匹配时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选用较大侧偏刚度轮胎、加大前稳定杆或弹簧、后轮设置负的外倾角(后轴侧倾转向度已较大,需要注意轮胎磨损);车身侧倾度变化线性度较好,但侧倾度偏大,可在前、后减振器中安装聚铵脂缓冲块以提高,若考虑到车型定位不是特别强度极限操控时,可不安装。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2双移线仿真双移线仿真分析参照《DoubleLaneChangeISO3888-1》进行,车辆以80km/h的速度穿过按照ISO3888-1设置的标桩(如下图所示),成功则适当提高车速继续试验,失败则以上次成功的试验车速为最大安全车速。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2双移线仿真驾驶员文件编写如下图:转向控制路径初始入柱车速80km/h(若仿真成功则提高)转向以路径为目标闭环控制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2双移线仿真横摆角速度VS时间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2双移线仿真转向盘转角VS时间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2双移线仿真侧向加速度VS时间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2双移线仿真车速VS时间车速控制与实车试验一致,采用定油法控制,速度波动稍大,但更接近实际,若采用定车速控制可减小车速波动,减小过桩时间。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2双移线仿真转向盘力矩VS时间整个移线过程中,转向盘手力较轻,与该车型较小有关,若配EPS可根据商品目标调整控制策力略。2、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2.2双移线仿真仿真分析结果汇总:值最高入桩车速(km/h)89.9桩中最低车速(km/h)87.1最高出桩车速(km/h)87.3通过时间(s)5.38最大方向盘力矩(Nm)3.55最大

文档评论(0)

138****93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