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阐释
摘要:图像学流行于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的一种关于视觉文本的主题和内容的分析方法,采用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艺术史。用图像学方法对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地阐释艺术家与时代精神和信仰之间关系,使观者了解其内在的象征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西方艺术理论;图像学;潘诺夫斯基;韩熙载夜宴图
圖像学从2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兴起,在西方的艺术领域被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研究方法。图像学研究是逐步从19世纪欧洲美术史研究领域里发展起来并且主要用于研究图像志的学科。
一、图像学研究方法
(一)瓦尔堡——地位的确立
瓦尔堡是第一位将图像学从美术史的研究中解放出来的学者,人们称他为“图像学之父”。瓦尔堡参加了1912年罗马所举行的第十届美术史大会,并且在大会上他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费拉拉斯基法诺亚宫中的意大利艺术与国际星相学》,第一次提出了“图像学”这个概念,图像学由此作为研究方法快速流行开来。瓦尔堡认为图像学要研究就应该先从图像志开始,挖掘出绘画作品的深层含义,即象征寓意和观念意见。瓦尔堡将艺术品置于时代的情境中来阐释艺术家与时代精神和信仰的关系。
(二)潘诺夫斯基——发展与成熟
潘诺夫斯基作为全面阐述瓦尔堡图像学的第一人,1939年潘诺夫斯基最重要的图像学著作《图像学研究》一书出版,标志着图像学成为艺术史研究的转折点。在书中,他系统地论述了图像学,认为图像学是“研究艺术品的主题事件和意义”。
潘诺夫斯基的研究深受瓦尔堡和卡西尔的影响,在图像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在西方形成了“图像学时期”,与“风格时期”相呼应。
二、贡布里希——改善和修正
潘诺夫斯基虽然对图像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根本性的颠覆,但终究未能解决“象征”的宏大叙事是否能够做到还原作品本身这一主要问题,并且无法解决阐释是否具有客观性。针对这一问题,贡布里希认为作品代表的含义就是绘画者想要表达的意义,所以阐释者必须能够确定绘画者的本意。
三、运用图像学方法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一)前图像志分析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瑰宝之一,是五代南唐时期宫廷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品。此画全长达到335.5厘米,宽度为28.7厘米,且为绢本设色,是典型的长卷式工笔重彩人物画。据史料记载,南唐后主李煜多次想重用韩熙载,于是秘密派顾闳中深夜探访韩熙载的住处窥伺其夜宴的情况。
该画采用了叙事化的手法,图中以韩熙载为中心,根据叙事情节的变化分成“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等五个场景。画家运用屏风、床榻等生活用品把五个场面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其相互映衬,既彼此分离又能统一成整体。第一段描述了韩熙载头戴纱帽,身披黑色的大衣,和宾客们宴饮并专注地坐在自己的床上欣赏琵琶现场演奏的场景。场面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画家紧紧抓住“听”字,将人物的神态引到“听演奏”这个主题上,状元粲身穿红袍,与韩熙载并肩坐于榻上,眼神朝向左边观看。紫薇郎朱铣面对观众,正在屏息倾听。太常博士陈致雍背对观众,目光也朝左边看去。随后的人物两女三男,目光也向左而视。而在屏风旁边的男子则目光向右而视。最引人注目的是月伎李姬,身穿长裙,头戴簪花,专心致志地演奏琵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熙载,他眉毛轻蹙,神情落寞,游离于宴场之外。画家通过描画人物的目光“向左而视”来体现“听乐”的主题,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第二段则通过红色的羯鼓把第一、第二段的场景连接起来。第二段描绘了韩熙载脱去了自己的外套,露出了土黄色的内部大衫,敲击羯鼓为众人助兴。而视觉的焦点人物是王屋山,她穿着天蓝色的舞衣,背对着观众,迈着轻柔的步伐,跳着“六幺”软舞,舞姿曼妙。其余的三人有的击掌有的却在敲竹,和着舞者形成节拍。画中还描画了德明和尚,他的身体呈拱手背立状,眼神扑朔迷离,表现了他不敢正视舞者而又情不自禁聆听舞乐的尴尬场面。第三段则通过对烛火、水果等描述暗示出了晚宴的时间和其所处的季节。第四段描绘了五个女子吹奏横笛竖箫的场面,布局错落有致,有疏有密,而韩熙载则盘腿而坐,手持方扇悠然赏乐。第五段主要描写了宴会结束后人们陆续退场,韩熙载则手握鼓锤,与友人道别,神情落寞。
画家在构图上巧妙地进行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安排,虚中有实,静动结合,充满了节奏感,而且对人物的刻画也是形神兼备,有血有肉,充满了感染力。其中对韩熙载的描画是中心,面部或正或侧,整个宴会都是表情庄重肃穆,神情郁郁寡欢,与载歌载舞的宴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韩熙载的矛盾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图像志分析
此画是画家顾闳中受到李煜密令之后深夜潜伏到韩熙载的家中进行窥伺其夜宴而作。画家描绘了韩熙载家夜宴的场景,画者通过绘画的内容高度赞赏了韩熙载的人品。韩熙载曾做过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王朝的官吏,现在山东省北海人。原北方贵族,但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