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情境反讽中的文化探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境反讽中的文化探寻

来源:语文建设????2014年2期

继鲁迅之后,老舍与张天翼并列成为讽刺艺术的“双璧”。[1]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之间,老舍面对国家命运的风雨飘摇、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劳苦大众的民不聊生,以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高举讽刺艺术的大旗,一方面直刺黑暗的社会现实,一方面直刺国民精神中的劣根性,以此探索“老大中国”的文化复兴之路,取得了可圈可点的艺术成就。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邻居们》[2]堪称讽刺艺术的精品。?

老舍的小说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达到巅峰。《邻居们》是短篇小说集《樱海集》中的一篇。与该集子中的《月牙儿》等名篇相比,《邻居们》近年来才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邻居们》围绕两对夫妇以素描般的手法讲述了邻里间的琐事。作品聚焦于两家人,明家和杨家;聚焦于两件事,葡萄风波和信件风波。在作者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下,四个人物轮番登场,演绎出一部啼笑皆非的邻里闹剧。明家夫妇是十足的市侩。明先生仰仗给洋人做事,虚荣、自私、傲慢,“他看自己好像看一位圣人那样可钦仰”;明太太是绝对利己主义者,“心眼很多”,“爱疑心”,不识字却自认为“她比一切人都高明”。杨家夫妇都是教师,杨太太知书达理,“杨先生是最新式的中国人,处处要用礼貌表示出自己所受过的教育”。最初因明家的孩子偷了杨家的葡萄,两家人发生了交集,明太太的多心和恶语相向直接引发了后来的信件风波,矛盾升级的结果是明家孩子践踏了杨家花园,杨先生砸碎了明家的玻璃,一场逐渐升级的邻里大战遂偃旗息鼓。?

《邻居们》的讽刺意味昭然若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一直被奉为“幽默大师”。曹禺曾这样评价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所没有的。美国的马克·吐温以其幽默,在美国和国际上享有那么崇高的地位,那么,我们的老舍先生也是可以与之媲美的。”[3]但从美学范畴来说,这篇《邻居们》显然不仅仅是幽默,而更是讽刺。在老舍看来,“讽刺必须幽默,但它比幽默厉害。它必须用极锐利的口吻说出来,给人一种极强烈的冷嘲;它不使我们痛快地笑,而是使我们淡淡地一笑,笑完因反省而面红过耳。讽刺家故意的使我们不同情于他所描写的人或事。……讽刺家的心态好似是看透了这个世界,而去极巧妙的攻击人类的短处。幽默者的心是热的,讽刺家的心是冷的;因此,讽刺多是破坏的。”[4]老舍正是以这样一颗“冷”的心,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以“文明”的杨先生和“野蛮”的明先生为代表的两类人,进而思考了一个文化建设的大问题。?

老舍在《邻居们》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反讽,从而达到了极佳的讽刺效果。反讽,既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语言技巧,古已有之,但因20世纪被英美新批评派关注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新批评派通过对诗歌语言的研究,认为“在文学作品中,反讽是由于语词受到语境的压力造成意义扭转而形成的所言与所指之间的对立的语言现象”,“反讽是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作为对语境压力的承认”。[5]即反讽是通过故意制造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错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借助旁敲侧击的方式造成了一种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反讽手法是讽喻得以实现的最核心途径,“讽喻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如嘲讽、自嘲、调侃、反讽、戏仿、隐喻、复义、夸张等,其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就是反讽,其余的则可能成为反讽的各种变形或实施反讽的途径”[6]。老舍在《邻居们》中通过反讽手法的运用达到了文化讽喻的目的。?

具体而言,《邻居们》中的反讽是一种情境反讽。老舍抛弃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没有设置复杂的情节结构,而是将人物投放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情境中,进行自我演绎。整个作品线条简洁,不枝不蔓,宛如人物素描。例如,小说一开篇就刻画出一个蛮不讲理又自以为是的明太太形象。“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她爱疑心,对于凡是有字的东西,她都不放心。字里藏着一些她猜不透的秘密。因此,她恨那些识字的太太们,小姐们。可是,回过头来一想,她的丈夫,她的儿女,并不比那些读书识字的太太们更坏,她又不能不承认自己的聪明,自己的造化,与自己的身份。”“她一切听从丈夫,其次就是听从儿女;此外,她比一切人都高明。”这些充满矛盾、差异的话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一个泼妇兼市侩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其后的葡萄风波中,明太太更是以先发制人之势寥寥数语打败了知书达理的杨太太。“‘是吗?’明太太的音调是音乐的,‘小孩们都爱葡萄,好玩。我并不许他们吃,拿着玩。’”“我说的也是你们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许他们拿着玩。你们的葡萄泄气,才结那么一点!”“偷了你们的,是不是?你们顶好搬家呀,别在这儿住哇。我们的孩子就是爱拿葡萄玩。”一个简单的情境,恰似一幅简洁的漫画,三言两语间便活化出一个立体的人物。除了明太太之外,明先生、杨先生的形象都是用这种情境反讽的手法塑造出来的。?

在一个个精心设置的情境之外,有一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