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el-Q第八版培训资料.pptx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ormelQ第八版第一版1991年第二版1994年1月第三版1997年1月全面修订第四版2000年4月全面修订第五版2005年1月全面修订第六版2009年8月全面修订第七版2012年1月全面修订第八版2015年6月局部修订xiaobenjia第页目录引言Formel-Q简介Formel-Q质量能力评审组成过程审核〔VA〕供给商管理生产过程顾客关心/顾客满意度/效劳Formel-Q简介Formel-Q组成Formel-Q是群众汽车集团与其供给商建立共同合作的根本准那么,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质量管理协议〔总协议〕供给商质量能力评价准那么新零件的质量开发方案QPN〔包括两日生产验收〕Formel-Q质量能力简介Formel-Q质量能力以VDA专业组制定的汽车工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按照ISO/TS16949和VDA6.1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要求群众集团对外购件〔包括产品、过程、检验技术上〕的特殊要求Formel-Q质量能力第八版主要变化点专项应用审计〔AR〕评价标准“跨栏”降级增加专项应用审计,主要针对以顾客感受〔视觉、触觉〕为导向,对塑料基材进行电镀或外表处理的供给商评价结果用于定点,制造商须通过专项应用审计才可放行从质量绩效推断质量能力在有根据的情况下,质量绩效为“C”级〔风险供给商方案第三维〕可导致质量能力降级/取消,有根据的情况可以是“质量绩效的缺陷能够明确地推断出质量能力的缺乏降C级,即使Epn≥80%D/TLD审核两个以上提问评为“否”〔不存在法规及功能要求风险〕D/TLD审核有一个提问评为“否”,且存法规及功能要求风险。总休分级评价分供方审核技术审计专项应用审核黄灯红灯黄灯红灯黄灯红灯绿灯≤40≤20≤30黄灯≤9且>40≤6且>20≤6且>30红灯>9≥1>6≥1>6≥1分供方审核、技术审计、专项应用审核最多“无法评价”的单项提问分别为3,1,0个由12个变成9个Formel-Q质量能力的应用范围ARSL:供给商自审ULM:分供方审核POT:潜在供给商评价VA:过程能力审核D/TLD:有存档责任的/技术准那么TRL:技术审计AR:专项应用审计供给商自审〔SL〕自审概述特殊要求自审是作为供给商提供相应产品组的生产场所,符合所有要求的证据要求包括法律、法规、客户要求、产品要求、ISO/TS16949、VDA6.1等自审目标是让供给商生产场所,最迟在两次自审后到达“A”级水平如果供给商自我提升后仍不符合“A”级要求,并且经证明责任在于供给商自身,那么供给商应补偿客户审核费用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基于适当原因要求供给产自审,并呈交自审报告和整改方案必须由经认证的VDA6.3审核员进行,其中外协过程也要纳入自审范围自审结果<80%时,将被降为C自审和群众过程审核结果偏差大于3分,保存要求供给商承担相关费用的权利自审不采用Formel-Q表格,相应条款第一次给8分,第二次给6分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覆盖所有产品组及过程〕,并提交自审报告自审报告中应对最新的质量绩效做出评价〔包括质量绩效、客户评价〕分供方管理〔ULM〕供给商群众集团供给商要对供给链负责〔外购件和外包工序〕,确保供给链和过程链中的所有要求得到满足供给商必须识别、评价并降低供给链中的所有风险要求和评价供给链时必须确保满足“FormelQ”的要求和评价定点时,供给商必须详细描述供给链并证明能力保存查看供给链质量能力评价记录保存验证供给商评价的权力;例如:与供给商共同对供给链或外包工序进行现场评估原那么上供给链的评价可以包含在质量能力总评价中使用分供方管理提问表进行评估分供方管理〔ULM〕NOFragen评价薄弱环节/推荐措施结论紧急措施2.1是否建立了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管理),并且为项目管理以及团队成员确定了各自的任务和权限?2.3是否已经编制了一份项目计划,并且与顾客进行了协商沟通?3.1针对产品和过程的具体要求是否已明确?3.2在产品和过程要求已明确的基础上,是否对制造可行性进行跨部门分析?4.5针对各个项目阶段,是否按要求具有了必要的能力证明以及认可批准?5.1是否只和获得批准/放行且具备质量能力的供方开展合作?5.4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获得了必要的批准/放行?5.5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约定的质量是否得到保障?6.1.3是否对来料进行了适当的仓储,所使用的运输工具/包装设备是否适合来料的特殊特性?6.2.1在生产控制计划的基础上,是否在生产和检验文件中完整地给出了所有重要的信息?6.2.3使用的生产设备是否可以满足顾客对产品的特

文档评论(0)

199****4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0212102200004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