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4:感染:与患儿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目标:入院三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无新感染发生*1、患儿入暖箱,进行保护性隔离。监测体温q2h,观察脉搏、呼吸,如有异常及时汇报。2、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在18~22℃,湿度在50%~60%。3、每日开窗通风Bid,每次15~30min。4、生理盐水口腔护理Bid,观察口腔气味、黏膜及舌苔的情况。5、协助温水擦浴,更换衣裤,注意保暖,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发生压疮。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P5:潜在并发症:心衰目标: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心衰,出现心衰及时处理。*1、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定期对病人进行评估。使用监护仪和专人守护,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汇报。2、仔细观察贫血改善情况,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发绀、肝脏增大等,警惕心衰。出现心衰时按心衰护理。3、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补液速度。根据不同的补液调节4、保暖、吸氧、减少不必要的刺激。5、床边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及设备。*新生儿贫血:出生两周内静脉血红蛋白≤130g/L(13g/dl),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14.5g/dl)。贫血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足月儿生理性贫血在生后2-3个月发生,早产儿生后3-6周即可出现新生儿生理性贫血:足月儿生后6~12周Hb降至95~110g/L,早产儿生后4~8周Hb降至65~90g/L,新生儿能耐受而无症状。这种贫血呈自限性,一般不需治疗。*产前出血主要是经胎盘失血,包括胎儿-胎盘出血、胎-母输血及双胎间输血。由于出血隐匿,出血量多少不等,出血速度可急可缓,因此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产时失血多由于分娩时产科意外情况、胎盘及脐带畸形而引起,分胎盘异常,脐带异常生后失血以脐部、胃肠道和内出血多见,近年来由于医院性诊断性取血而引起失血也有所增加生后失血*贫血的分度:根据外周血红蛋白含量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4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血红蛋白量(g/L)144-120120-9090-6060红细胞(x1012/L)4-33-22-11*一般采用病因学和形态学分类。形态学分类: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值分为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失血性贫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溶血性贫血*可发生于产前、产时或产后。*诊断1、母亲及产科病史妊娠期有无感染史,有无阴道流血及病理产科史2、临床症状与失血量及失血的速度有关。除皮肤黏膜苍白外,急性失血常伴心率快、气急、低血压和休克,肝脾不大。慢性失血患儿出生时苍白与窘迫不成比例,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多有肝脾肿大。内出血患儿血胆红素量增加,可出现黄疸,甚至发生核黄疸,因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与此器官相应的症状。*诊断3、实验室检查急性失血:(1)血红蛋白浓度出生时正常,24小时内迅速下降(2)红细胞形态为正色素、大细胞性(3)血清铁正常慢性失血(1)血红蛋白浓度出生时低(2)红细胞形态为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大小不均(3)血清铁低(4)网织红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加(5)内出血患儿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增高*输血疗法一般给新鲜全血,如有血容量减少而全血一时不能得到,可给O型血或血浆、清蛋白、右旋糖酐或生理盐水20ml/kg以维持血容量铁剂治疗剂量为元素铁2~3mg/(kg.d),分3次口服,疗程至少3个月,同时加服维生素C,应在两次喂奶间服治疗并发症积极抗休克,抗心力衰竭,有外科指证时外科止血*输血方法⑴急性失血有休克表现可以输全血,每次输20ml/kg;⑵急性失血无休克表现以及慢性失血以输红细胞为主,每次输10ml/kg;⑶输血量计算:红细胞量(ml)=〔期望Hb值(g/L)—实测Hb值(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