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三毛流浪意识的深层解读
台湾作家痖弦说一生漂泊流浪的三毛是“穿裙子的尤里西斯”,三毛至爱的丈夫荷西称三毛为“异乡人”,三毛的朋友桂亚文称她为“红花独行侠”。三毛本身的装束:“吉卜赛女人式的衣裙,黑发分成两把左右垂落的辫子”也带着一份流浪的风情,成千上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和女性读者把三毛作为一个流浪的形象在接受她,甚至崇拜她。在当代人的意识里,三毛已经成了流浪的代名词。
流浪,既是三毛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三毛的一种生命状态。流浪成了三毛文学创作的基本条件,也直接构成了三毛作品的重要内容,成就了三毛的文学地位。那么促进三毛流浪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我们从三毛的生活和作品加以分析,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原理,我们把它分成两大类:显在动机和潜在动机。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㈠探寻三毛流浪的显在动因
显在动机,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流浪的显在动机即是流浪人进行流浪的直接心理驱动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各种事件,物象的触动,引起心理的波动以至于造成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产生一定强度的情感,借用某种方式排遣这种情感以恢复心理的平衡。[1]这是一种明显有迹可寻的心理动力过程。排遣情感的方式依个人的情况,性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三毛选择的方式是流浪。我们从三毛的生活、经历、作品等出发,把三毛流浪的显在动机分为三个层面:
1.逃避现实
三毛喜欢泰戈尔的小诗:“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这可以说是历尽悲喜,浪迹天涯的奇女子三毛一生最好的写照。三毛是个表面看似强大,内心十分脆弱的女子。每遇生命中的挫折,痛苦,不幸的时候,她要么自闭在家,要么放逐异乡,要么直闯天堂,并不是她自己设想的那样坚强地面对。初中二年级时,三毛曾因数学老师的当众体罚,感觉心灵受辱。从此就不顾一切地“逃学”在家。父母无奈只有让她休学在家。在蓦然回首中三毛曾这样描述:“我的天地,只有那幢旧式的房子。父亲,母亲,放学归来的姐弟,而这些人,我是决不主动接触的。向街的大门,是没有意义的。对我,街上没有可走的路……”。但在家的三毛并没有因为躲避世人的眼光而心神宁静。受辱失学的创痛,自我与社会的相摒,让年少的三毛身心疲惫。“总有一天,总有一天我会消失的,消失得无影无踪,活着的不再是我,我已不复存在了,我会消失……”[1]。十三岁的三毛割腕自杀,幸而被及时发现,但她的手腕上缝了28针,成了自闭少年时代的一个印记。
在画家顾福生先生的鼓励、肯定下,走出自卑、自闭的三毛本可以安静的生活,可情窦初开的她却又跌落到了感情的漩涡里。信誓旦旦、共定鸳盟的画家原来早有妻室家小,三毛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几度寻死觅活。相偕前往印刷厂挑喜贴的德国未婚夫心脏病猝发死亡。当爱人一锤一锤地钉入棺木,心如死灰的三毛在朋友家第二次自杀。从死神手里被再度拉回的三毛,带着伤心与失败的印记“逃离”了让她触景生情的台湾,开始了她一生长达二十二年的流浪生涯。三毛的这种远离都市和家园的自我放逐行为,其实也是一种逃避—逃避现实,逃避心灵的苦痛。
撒哈拉沙漠透明的星空,荷西甘甜的爱情,加纳利群岛世外桃源的生活使流浪中的三毛暂时逃离了现世的烦恼。然而才过了六年的幸福生活,至爱的丈夫荷西却不幸溺水而亡。荷西的死将三毛再次抛向滚滚红尘。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三毛回到台湾。但是在台湾久负盛名,给她带来了各种演讲、电话、座谈、饭局。这些给三毛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她再次选择逃离—继续流浪。
2.崇尚自然
台湾作家潘向黎称三毛是个“阅读大地的女子[1]”。在三毛的笔下,神奇美丽的撒哈拉大沙漠,平静祥和的加纳利群岛,雄壮辽阔的中南美洲高原,这些千变万化,神采各异的美丽景物,无一不是她壮阔的世界之旅中动情描绘的对象。三毛像个出色的导游,带我们进入为之兴奋和惊叹的异域民族、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世界。
生活在繁华喧嚣之地的三毛,的确是一个极其热爱和崇尚自然的人。在三毛的眼里,工业化的大都市是她害怕停留和渴望逃避的地方,被她称之为“滚滚红尘”。黄沙漫漫、海涛渺渺、青草凄凄的大自然才是她愿意长住的场所。这种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热爱、痴迷使得三毛作品中荒芜人烟的撒哈拉大沙漠和牛羊成群的中南美洲高原无不带着无限神秘和美的风味。三毛作为一个崇尚自然的女性,自然的生活成了她人生的最高追求。流浪是她接近自然、融入自然最直接的途径。而对自然的书写,则是她与自然对话的最好方式,在这种书写的过程中,敏感的心灵以内在情感的律动,感应着自然万物。在这种融合境界中,三毛已脱开了物身人形,超越了时空域限,获得了精神生活的充分自由。
热爱自然的本性构成了三毛创作的源泉,她热爱大自然的一切,有黄沙漫漫的大沙漠,有美丽清秀的湖泊,它们都是三毛的追求的目标。为此,她义无返顾的选择了流浪。
三毛曾说“我脱离了那一栋栋方盒子,把自己交给了森林、湖泊……”她爱一切美的人事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