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作家写作,在作品完成的同时,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至于尔后如何,那是读者的再创造”,[20]并且,“一部作品的价值,其实并不在于作者,更重要的是有赖于读者伟大
的再创造,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自己的再创造中去各得其乐”。[21]三毛的作品之所以受大众欢迎的最重要的一点,也应该莫过于“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自己的再创造中去各得其乐”了。可惜的是从阅读接受的视角来阐释三毛的评论文章并不多见。钱虹曾提到过三毛的作品“‘故事’本身具备多重阅读层面”,[22]因而可以使不同的读者从中得到不同的阅读需求。有些读者看到的是其作品中的生动趣事;也有些人关注的是其作品中的异域风情与奇风异俗;更有些人感动于三毛作品的“叙事”中呈现出的诗与画的意境。总之,三毛的作品往往能为各个层面的读者所接受。究其原因,张柟在其《三毛创作个性散论》一文中认为,这是三毛坚持着“心走向心”的交流对话的缘故。传统的文学创作坚守“作家主体话语”,把读者仅仅视为被动的接受客体。而三毛却努力于将读者由单纯的接受客体转化为“阅读主体”,把作者与读者的“主——客体”关系转化为“主体——主体”关系,实现了“作家主体向本文主体”的“语言本体论”的转变,建立了作者与读者平等交流对话的“主体间性”关系,从而实现了现代文学创作上的一大变革。[23]
三毛用自己的生命唱出了一首“心走向心”的灵魂之歌,使得各个层面的读者都能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然而,也由于三毛作品中带有浓重的主观意向性和“自叙传”色彩,使得有些读者对她书中那个美丽的世界、那个完美的男人、那段唯美的爱情产生了质疑,甚至对她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爱心嗤之以鼻。尤其是在三毛死后,有的人还以三毛生前好友的身份不辞辛苦地远赴西藏考察,以证实三毛所说所写皆是其存心杜撰。这实在是对文本的一种误读,也是阅读接受上的误区。其实在三毛的作品中,“我”只是她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又起着不同的作用。不可否认,在三毛的作品中的确有她自己的影子,但是,作为读者如果我们硬是将作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完全合二为一,那么便很难对其作品作出恰当的诠释。
然而,三毛走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写实创作之路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在给人以自然、亲切感觉的同时也令读者往往难以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甚至连三毛自己也难以分清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真实,从而深陷于矛盾之中不可自拔,并以整个生命演绎了自己的这种困惑。
?
四、关于三毛的比较研究
?
关于三毛的比较研究虽不多见,但也有一些。譬如与琼瑶的比较、与石评梅的比较、与海明威的比较等等。
在人们的思维中应该很容易将三毛与琼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因为琼瑶不仅是三毛生前的好友,而且二人又都是充满爱心的女作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上曾经发表过一篇赵志英的《三毛、琼瑶创作风格比较》。作者在文章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将二人进行了比较,即题材、作品的真实性还有语言的风格。
首先,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二人在创作题材上有明显的区别。三毛的作品多是异域风情的艺术再现,而琼瑶却衷情于言情小说;二人虽都有一颗宽泛而深沉的爱心,但三毛的爱心具体体现在对“人”的热爱上,而琼瑶的爱心关注的则是人性中的“情”字;总体说来,三毛作品的题材比琼瑶要广泛,主题也更为深刻。其次,三毛的写作基本上是吾手写吾心,抒发的是真性情,而琼瑶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却是虚幻而不真实的。同时,二人的语言风格也是“文如其人”。三毛用语简洁、干脆,描写实在而不虚夸。琼瑶的语言细腻、抒情、闲适,充满了诗情画意。尽管风格不同,却都同样富有感染力。[24]
周口师专的周小燕曾试比较石评梅与三毛的错位人生,认为二人虽相隔半世纪之遥,却都存在着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和道德因素的冲突,也都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挣扎。
她们都曾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一生为情而歌、为情而泣;其文章都带有强烈的自叙传色彩,主观抒情风格浓郁;评梅与三毛的流浪又同是源于其心理悲剧,二人受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碰撞与冲突,进而影响到其行事与创作;伴随着二人各自心路历程的流动,她们的创作都经历了一个转型:评梅是由凄清转为明朗。三毛则是经历了雨季时期的苍白、忧郁,沙漠时期的浪漫、旷达,到荷西逝世后的宁静且平淡。
尽管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但二人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虽都有过一段伤感迷惘的日子和刻骨铭心的爱情,但评梅是外形柔弱而凄清,内心却刚强而火烈;三毛呢,则是看似洒脱豁达,实则有一缕深深的痛萦绕于心。所以作者说评梅与三毛是“一住长江头,一住长江尾;同饮一江水,有那么深的渊源却永难相见,如此的尴尬如此的无奈。”[25]
此外,还有人把三毛与海明威的自杀进行了比较。[26]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比较研究时,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一些误区。曾有人把三毛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两个根本不具可比性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一个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