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 书愤教学设计.pdfVIP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 书愤教学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技能目标:把握文章脉络,提升文本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

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赏析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半夜卧榻惊坐起,满腔赤诚寄家国”。古往今来,无论是踱步江畔的屈原还是心

怀寒士的杜甫,他们心中都寄存着最真挚的情感,怀揣着对国家最深沉的爱。而有这样

一个人,他心中所想,梦中所做,甚至弥留之际的殷殷嘱托都是他所热爱的那片满目疮

痍土地,那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陆游。那陆游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经历了什么?让

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书愤》。

意图: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

1.观看视频了解陆游

2.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

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坚持抗金主张,决心“扫胡

尘”、“靖国难”。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是

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梁启超在读完陆游的诗后,写下一首诗——《读陆放翁集》。诗界在这样柔媚纤

弱风气的笼罩之下,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荡然无存。陆游的诗歌十分之九都是写从

军的渴望和欢慰,陆游是从古至今千百年来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意图:学习作者介绍,积累文学常识。

三、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作了此诗。陆游时年六十

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

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

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诗人郁愤之情落于书卷之上,便成了我们所见

到的《书愤》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解题

①书:书写

②愤:愤慨,愤懑

③标题的含义是:书写愤慨的意思

意图:了解创作背景,理解诗词含义。

五、吟咏诗韵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全班诵读该诗。

意图: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

教学的重中之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六、研读感悟

(一)(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译: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

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1.“世事艰”指什么?

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如此艰难。

2.“中原北望气如山”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我们又能看到一

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想要收复失地。

诗人早年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

首联所“书”?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注解解释本词内容,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感受诗词的风

格、气势,能更好理解本词内容。

(二)(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译: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

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

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颔联所“书”?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想—想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呢?

1.表明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火热的战斗生活。

2.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

3.辉煌的过去与现在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译: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

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颈联是写过去还是眼前?“塞上长城”化用了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这是什

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眼前。用典明志。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舍我其谁的决心。

问题:本联所书?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四)(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

呢?

诸葛亮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