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7-3赤壁赋 (教案).pdfVIP

部编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7-3赤壁赋 (教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3.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4.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2.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

(二)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

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

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苏东坡传·序》

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

上“成熟”了。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

耀千古。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

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

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

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二、整体感知

第一段,写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

水色辉映。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分析第一段:

⑴情景设置:配乐,展示苏子泛赤壁的画面;学生朗读课文。

(说明:文章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秋江夜游图。将

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

⑵本段以写景为主,请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

写景的三组对偶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⑶四人小组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请

一个学生描述。

⑷这样的美景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朗读出来)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乐)

⑸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子法和想象画面法背诵第一段。(目的在于使学

生在诵读中加深体验)

(三)第二课时

1.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让学生齐读第

三段(主乐客悲。)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⑴找出表现苏子快乐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乐——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⑵客之悲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洞箫声——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展示客吹洞箫的画面。

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男生读“苏子乐”的内容,之后哀怨伤感的洞箫声响起

,女生读“客悲”的内容。

⑷第二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

引出主客对答。

2.全班齐声诵读第三段。

客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

风”,其缘由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

明确:①无枝可依②英雄安在③人生无常(悲)

3.在优美的音乐中全班齐声诵读第四段。

⑴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

(请学生回答)(即事而议,自然之理)

明确:①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发观点。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

可以永恒存在的。②从“物各有主”来提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