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VIP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层的选拔与管理;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届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先秦官员选拔

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危机(春秋时代)的猛烈冲击之后,西周那种旨在维护血缘贵族统治

的“任人唯贵”“任人唯亲”的陈腐观念就越来越暴露出它的落后性与腐朽性。战国时代,各流派

的思想家亦纷纷反对“唯贵”“唯亲”的旧观念,主张“任人唯才”“任人唯贤”。

——据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战争胜负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关键……战国时代用人的特点是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能力要求明确,

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能否迅速为国家和君主创造利益。

——秦国利《春秋战国时期人才价值观的演变》

依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趋势。

变化:选官制度由西周至春秋时期时期的世官制转变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举荐制及军功爵制。

原因:尚贤思想兴起,争霸战争的需要

趋势:由看重血缘向看中能力转变。;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

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韩非子·定法》;

秦朝选任官吏有严格的道德和才能标

准。《为吏之道》规定了官吏应具备的道

德和行为准则,其中“五善”包括:“一

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

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秦

朝强调以法治国,以吏为师,要求官吏通

晓律令,并以是否“明法”作为区分“良吏”“恶吏”的标准。;

汉朝官员选拔

汉初选官沿袭秦制,重在军功,故“公卿多起于屠贩”。随着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中央

集权国家的不断完善和巩固,武帝时“吏多军功”的局面已不适应地主阶级政权的需要,军功地

主已开始没落,官吏出自“任子”或“贤选”的办法,已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因此,武帝时出

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以强化中央集权制政治的需要,开始推行“以儒取士”的察举制,并逐步发

展成为完善的选官制度。

——王震亚:《论汉代的察举制度》,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察举制的历史背景。

汉初原有选官制度已经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加强中央

集权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选拔程序:先举荐后策问再命官

形式:常科和特举;

各地所荐举人才

集中京都,皇帝

亲自策问;;

历史纵横

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设置中正官

品评人物

按品授官

这样的制度来选拔官员有什么影响呢?

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文物档案

·江苏尹湾汉墓出土木

牍24方,简133枚。

·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

功曹史,约葬于王莽时期。

·《集簿》用草体书于木牍正反面,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

监御史职责

令人案(通“按”

察看、考察)行之,

举劾不从令者,致以

律,论及令、丞。

◎睡虎地秦简《语书》;

秦汉官员监察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

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

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

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

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

——《汉书》卷19《百官公卿表上》;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科举制始于隋代,在史学界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

虽然对科举制始于哪一年还有不同意见,但是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将隋代实行进士科取士作为科举制的开端。在科举制后来的发展中,进士科一枝独秀,并逐渐代替、合并了其他诸科,成为考试取才的主导科目,乃至唯一科目。于是,把进士科的创置作为科举制的起始,就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志。;

科目;

隋唐至两宋官员选拔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指士大夫)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

终为不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指中了进士的人),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