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VIP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

何草不黄《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读如“官”)?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匪(读如“非”)兕(读如“似”)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有芃?(读如“鹏”)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1.何人不将经营四方:大意为,有谁不远役,为了国家奔波四方。将,行役。2.玄:赤黑色。这里指即将枯死。3.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4.独为匪民:独征夫们不是民。这里指行役者过得艰辛,像那些比民更低贱的阶层,如流民、奴隶等。5.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大意为,我们不是那野兽,却奔波于旷野。兕,野牛。率,循。6.芃:兽毛蓬松貌。7.幽:深。8.栈车:竹木条横排编成的轻便之车,这里指役车。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目录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壹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贰孔子和老子叁百家争鸣肆大动乱大变革大思想大争鸣

壹大动乱——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历史背景周室东迁东周开始,周天子不再是“天下共主”,诸侯纷争开始。郑国首霸周郑交恶,“中王肩”,礼乐征伐始自诸侯出。华夏民族之发展诸侯的纷争,带来了各民族的进一步交融,进而推动了华夏民族的发展礼乐征伐始自诸侯出,这实际代表了什么?

春秋五霸诸侯争霸与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以取代周室东迁所带来的权力真空。大诸侯国扩张,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统称为“春秋五霸”。其中,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实则僭越礼法,为称霸一时,而楚国、越国、吴国以问鼎中原为目标。春秋孔子编纂鲁国国史《春秋》得名战国西汉刘向编录《战国策》得名东周

思考:1.春秋五霸是哪些人,评价依据是什么?2.周王与春秋五霸的关系?

从春秋到战国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表现:三家分晋晋政多门变为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田氏取代姜氏,大小斗与人心向背各诸侯国竞相纷争,形成了“战国七雄”,各国国君在战国初年纷纷称王公元前256年,秦吞并周王室由此,战国时代的秩序彻底取代了春秋时代的秩序

史料研读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是以傳相放效,後生師之,遂相吞滅,並大兼小,暴師經歲,流血滿野。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安,夫婦離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絕矣。晚世益甚,萬乘之國七,千乘之乘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貪饕無恥,競進無厭,國異政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西漢)劉向《戰國策書錄》刘向是怎么认为中国历史从春秋时代转向战国时代的?他认为战国时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军事贵族与县、郡的建制、卿大夫掌握部分诸侯国的实权徐州相王、五王互尊、齐秦二帝周王朝传统政治秩序(分封制)完全被破坏公元前256年,秦并周王室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在德不在?壹贰叁

在德不在?《左传》昭公三年载晋叔向与齐晏子之间的对话,晏子日:“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叔向日:“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怕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两人对于本国君主的失政已经确信不移,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失民。《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载赵简子与史墨探讨“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载赵简子与史墨回答是:“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民不知君,何以得国?”史墨的话清楚地表明,春战之际世人对于君臣易位的评判标准在于得民与否,“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道出了其中的残酷现实与客观规律。——苏辉:《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格局与权力更迭》,载《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1期

思考;1.从春秋到战国,从争霸到兼并,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2.战争推动社会进步,还是社会进步推动战争?

华夏认同的形成民族: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斯大林)本尼迪克特《想象的共同体》:民族是一个群体内心构造的共同体从春秋到战国:相较于周边民族的文明高级,并且与“蛮夷”长期交往、交流,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周边民族亦有华夏认同。战国:周边民族融入华夏族,使之更为稳定、分布更广

华夏认同的形成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定公十年》“华夏”连称,本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贰大变革——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经济进步表现1.铁犁牛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2.水利设施: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3.工商业繁荣: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