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pdfVIP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

甲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说“霾”

樊良树

霾为何物?

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从雨貍声。《诗》曰,‘终风

且霾’”。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

压迫感。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

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

且曀(yì,阴沉而有风;昏暗)”“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四种

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

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不过,席卷尘土的霾,

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

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

屈原《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

裹足不前。霾的这个意义,与北方文化经典《诗经》中的“霾”有所不同,但并不让

人觉得突兀,恰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征。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

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

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发端于20

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

身体有多大伤害。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此时,中国的大多

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当伦敦、曼彻斯特等

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的不少地方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

漫着一种泥土味。

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媒体报章。支撑霾字频繁现身的正是中国狂飙突

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现今的霾携带

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而且,城市越大,

人口越多,建筑越密,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霾比古代的霾,引发的关联效应愈加深

广、复杂,已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

从古至今,霾都为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风吹起尘土,形成了古代的霾。现今,

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霾依然要靠风稀释、吹散。雾霾缠城,一阵阵大风将霾吹

得无影无踪。因此,《诗经》中有“终风且霾”,风和霾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摘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霾”源远流长,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多年来,它的意义变化不大,在后世的

汉语表达中屡屡出现。

B.古代风吹起尘土,声音犹如貍音尖锐,形成了尘土飞扬的霾,但这只是一种令天

色浑浊的天象罢了。

C.笼罩在当今中国多个城市的霾,夹杂着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等对人体

有害的成分。

D.“终风且霾”是说狂风卷席着尘土,能见度降低,这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属

于同一性质的事物。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霾”是大风扬起尘土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如《诗经》中的“终风且霾”和

《歌》中的“霾两轮兮絷四马”。

B.类似伦敦烟雾事件的大气污染,现在轮到中国的城市了。这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

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

C.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环境与伦敦等饱受空气污染的工业革命重镇相比,明显更

具有环保性和田园性。

D.在今天,人类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但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对付雾霾,还是

基本靠“吹”,还得依靠一场大风,“终风且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江南的气候环境与北方不同,因此“霾”的意义,之于南方与北方也有所不

同。

B.自古以来都有雾霾天气出现,不过那时的霾只是携带原生态的尘土,也看不出霾

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C.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等因素,使“霾”这个字频频出现。这时的霾与

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D.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

文档评论(0)

134****32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