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R(s)G2(s)G
R(s)
G2(s)
G3(s)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如图所示(ksm3)
G1(s)
C(s)
G4(s)
位置随动系统
其中,自整角机、相敏放大G1(s)011,可控硅功率放大G2(s),执行电机G3(s),减速器G4(s)。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超前-滞后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幅值稳定裕度Gm18,相角稳定裕度Pm35o
(2)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36%,调节时间Ts0.3秒。
(3)系统的跟踪误差Es0.002。
3、计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Wcp和穿频率Wcs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
影响。
6、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
二、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分析
2.1位置随动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
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图如下图1-1所示:
图1-1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
位置随动系统工作原理:
位置随动系统通常由测量元件、放大元件、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齿轮系以及绳轮等基本环节组成,它通常采用负反馈控制原理进行工作,其原理图如图
1-1所示。
在图1-1中,测量元件为由电位器Rr和Rc组成的桥式测量电路。负载就固定在电位器Rc的滑臂上,因此电位器Rc的输出电压Uc和输出位移成正比。当输入位移变化时,在电桥的两端得到偏差电压ΔU=Ur-Uc,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机,并通过齿轮系带动负载移动,使偏差减小。当偏差ΔU=0时,电动机停止转动,负载停止移动。此时δ=δL,表明输出位移与输入位移相对应。测速发
电机反馈与电动机速度成正比,用以增加阻尼,改善系统性能。
.
.
2.2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
2.2.1自整角机
作为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将角位移或者直线位移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的幅值或相位。自整角机作为角位移传感器,在位置随动系统中是成对使用的。与指
令轴相连的是发送机,与系统输出轴相连的是接收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1)
这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求其拉普拉斯变换,可求
得电位器的传递函数。则其传递函数如下式所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2)
2.2.2减速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9)
拉普拉斯变换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10)
传递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11)
式中i为减速比。
由此可得到系统方框图所示:
i
减速器
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如图所示(ksm3)
.
.
三、校正前的博德图
3.1开环系统的博德图
(1)、位置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0(S)=G1(S)·G2·(S)·G3·(S)·G4(S)
=010.00107S10.0063.9.9S101
=599.
511
0.007S10.00167S
0.007S1
0.9S1
0.9S1
比例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积分环节
(2)、在对数幅频特性上能找到横坐标=1,纵坐标20lg1020(dB)一点a,过点a作斜率为-20的斜线,此斜线为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叠
加的结果。
(3)计算出各环节转折频率=1,
111
c1=143,c2=599,c3=13
0.0070.001670.0063
(4)将它们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对数幅频特性图上,按下列原则
一次改变系统L()的斜率:
若过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斜率减去20(dB);
若过比例积分环节的转折频率,斜率加上20(dB);
若过振荡环节的转折频率,斜率减去40(dB);
若过二阶微分环节的转折频率,斜率减去40(dB)。
对数幅频特性如图(1)所示,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征信报告模板-带水印-通用.docx VIP
- 女儿墙维修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找准下一个买卖点.docx VIP
- 2026届高一物理必修一同步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解析版).docx VIP
- UniStrong合众思壮eSurvey2.0软件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中国宏桥首次覆盖报告:高景气与一体化与高分红,电解铝龙头静待价值重估.docx VIP
- 中国宏桥-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高景气+一体化+高分红,电解铝龙头,价值重估.pdf VIP
- 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中外文学作品丛书.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核心考点.pdf VIP
-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取证培训初级D设计题真题参考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