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394·检验医学2023年4月第38卷第4期LaboratoryMedicine,April2023,Vol.38,No.4
文章编号:1673-8640(2023)04-0394-05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640.2023.04.018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方法
李卫滨1李瑞斌2张胜行1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350025;
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保障部卫生处,福建福州350025)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关注变异株包括Alpha、Beta、Gamma、Delta和Omicron。随着病毒的不断演化,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等突变位点也不断增多,传播力和致病性增强,对疫苗的耐药性也在增强。文章综述了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变异株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方法,为进一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的病原体[1-2],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为同一亚属[3]。新型冠状病毒为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本身即为冠状病毒的变异株,其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通过多种机制发生进化和变异,基因组包含29891个核苷酸,编码9860个氨基酸,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谱系繁多,大多数突变不改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但极少数变异,如刺突(spike,S)蛋白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可导致重要的氨基酸改变,使此类变异株传染力和致病性更强,甚至出现部分中和抗体位点和免疫逃逸[4]。本文复习部分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基因结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检测方法,并结合核酸筛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特点进行综述。
1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生物学特性
1.1新型冠状病毒的关注变异株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目前有5种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列为关注变异株,包括B.1.1.7(Alpha)、B.1.351(Beta)、P.1(Gamma)、B.1.617.2(Delta)和Omicron(B.1.1.529),新型冠状病毒关注变异株含有可能影响传播、毒性和免疫力的基因组重要位
点突变,除了S蛋白突变外,还包括多蛋白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1a、蛋白ORF8和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在病毒复制和组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突变。由于传染性增强,对疫苗和治疗的耐药性也有所增强[5]。
2020年12月在英国最早被发现的Alpha突变毒株,即B.1.1.7变异株或GRY(GR/501Y.V1),有17个突变位点,包括S蛋白8个突变位点(N501Y、P681H等),N501Y与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明显提高,可促进病毒的黏附和对宿主细胞的入侵。2020年12月在南非发现的Beta变异株,即B.1.351变异株或GH501Y.V2,其S蛋白上有9个突变点(K417N、E484K、N501Y、D614G等),S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domain,RBD)的3个突变(K417N、E484K、N501Y)增强了与宿主ACE2的结合亲和力,使病毒传染性增强。2021年1月于巴西发现的Gamma变异株,即P.1变异株或GR/501Y.V3,由B.1.1.28衍生而来,携带S蛋白10个突变。B.1.351和P.1携带S蛋白E484K、K417N、E484K、N501Y、D614G和A701V等突变。而Delta变异株B.1.617,即G/452R.V3,2020年12月最先于印度被检出,携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发展引导性(重点)项目(2021Y006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01355)
作者简介:李卫滨,女,1971年生,博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通信作者:张胜行,E-mail:fz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评价地黄不同入药形式制千金黄连丸质量.docx
-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狗脊药材的质量评价.docx
-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接骨草的质量评价.docx
-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制备大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docx
- 基于智能集成模型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水分比预测.docx
- 基于中西医病证特点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度分析_NormalPdf.docx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卵巢癌动物模型分析_NormalPdf.docx
- 基于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的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_NormalPdf.docx
- 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探讨中药致心脏毒性的作用特点及规律.docx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与网络药理学探析中药干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docx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抗核抗体谱分析和血清加热灭活对检测的影响.docx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清抗ACE-2抗体表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ocx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7种振荡混匀方法效果评价.docx
-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评价.docx
-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docx
- 新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前景与挑战 (1).docx
- 新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前景与挑战.docx
- 血浆生物标志物在慢性肾脏病伴血栓栓塞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近期预后评估价值.docx
- 血培养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和耐药基因分析.docx
- 血清AChE IL-17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