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届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作文“记忆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题意解读及范文展示
文题
生活中,我们不断产生记忆,不断运用记忆,甚至不断有意无意地改造记忆。那么,记忆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题意解读】
这个作文题和最近流行的“提问式概念辨析”风格的作文题有些不同,它的命题开放度更大,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过与此同时,它给学生带来的写作挑战也较大,不少同学反映在考场上看到这个题目一下子有点懵。
解读这个作文题,首先要关注的是题目里的三个关键词和一个问题:“产生记忆”“运用记忆”“有意无意地改造记忆”,以及“记忆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先将前面的三个关键词和后面一个问题中的“意味”分别勾连起来进行一番思考。
(1)“产生记忆”:记忆的产生源于大脑神经元的信号传递。“产生记忆”是时空之中生命展开过程的必然。记忆是生命经历存在的证明,是人们形成自我的根本依据,我们借助记忆来对抗无尽的虚无。
(2)“运用记忆”:记忆的运用对于我们有多层次、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写作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层论述。例如:从认识和思维的角度分层,可以分成知识经验方面、情感体验方面、哲理反思方面等,记忆的运用帮助我们积累知识、寄托情感、反思人生;从人群范围的角度分层,可以分成个体生活层面、民族历史层面、人类文明层面等,运用记忆不仅对个体生命产生重要意义,更能够凝聚民族文化、锻造精神传统;从记忆性质的角度分层,可以分成美好快乐的记忆和痛苦失败的记忆等等,前者成为人们珍藏的人生财富,提供精神支撑的力量,后者则可以带来自我磨砺和经验教训……
(3)“有意无意地改造记忆”:“无意地改造”可能是由于时间的磨蚀自然会模糊记忆的细节,或者人在面对痛苦时的自我保护防御机制让你改变一些记忆的细节,这是一种客观的生理机制。因此,更值得做文章的地方是“有意地改造”,我们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它。“有意地改造”的负面意味诸如鲁迅笔下的阿Q,美化自己记忆中的事实以自我安慰,实则是自欺欺人;或者历史上的某些封建王朝掌权者,意欲将权力凌驾于史官实录之上,粉饰历史来掩盖真相。类似这样恶意篡改个体记忆和历史记录的做法,是值得我们的警醒和反思的。而“有意地改造”的正面意味也值得深思,其中往往蕴含独特的主观意图。比如一些名家在整理个人回忆录和创作自传体小说的过程中,借由对过往模糊记忆的回溯和细节填充,更深入地与自我对话,认识和重塑独特的自我。又或者是一些历史和现实的记录者有意通过对先代历史或桃源生活的美化和想象,来引领理想目标、重塑时代精神。比如孔子编订《春秋》时对某些历史真相刻意讳言,是为了推行儒家的政治思想和理想秩序;沈从文小说《边城》对湘西民风的理想化呈现,是为了寄托美好人性和民族复兴的希望……
第二,在解读完以上关键词句之后,我们还应整体把握作文题中的两句话,关注到两句话中的“那么”“究竟”这些关联词、副词,它提示了对逻辑关系的建构要求。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产生”“运用”“改造”的“意味”进行逐一的解释,那作文只是有了一个面面俱到的、零散的知识性呈现,而缺少思考“记忆对我们的意味”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或立足点,难以体现写这篇作文的动机或意图。因此,本文的写作难点还在于,要在整体把握材料、充分与材料对话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写作切入点,自己建构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及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论述过程中自圆其说,这和2023年上海高考关于“好奇心”的作文题的写作要求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个难点也正是本作文题的开放性所在,例如:我们可以合并“产生”“运用”,与“有意无意改造”构成矛盾对立的关系,由此谈“记忆”与“我们”的关系;也可以在“产生”“运用”“有意无意改造”之间构建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逐层深入地谈“记忆”的意味;还可以综合“产生”“运用”“有意无意改造”三个要素,并且辩证地看待“记忆”,看到它对于我们既是助力又是束缚,由此深化思考……
第三,题目中有“生活中”“我们”的思考范围提示,更有三个“不断”构成的类似排比的表述。这是一个有抒情意味的、希望引发学生丰富联想的题目,而不是一个纯粹理性的、主要靠逻辑思辨推动思考的题目。而且,这个题目可以运用的写作素材与教材课文也有广泛的联系,比如:“产生记忆”可以勾连选必中册《百年孤独》中的“失忆症”;“运用记忆”可以勾连几乎所有课文,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个与个体生命记忆、历史文化记忆紧密相连的学科;“有意无意地改造记忆”可以勾连必修下册“中华文明之光”单元和选必下册“现当代文学作品”单元。因此,我们带领学生梳理教材时要在单元课文之间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关联,以备在写作中进行联想和调用,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变化调整已有素材的关键信息表述以匹配作文题的对话要求,力求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考场佳作】
记忆之花满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届高三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联考作文“AI与新青年”导写及范文展示.docx
- 中考作文模拟写作:“会心之乐”导写及范文展示.docx
-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标识”审题立意分析解读.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无为”与“无败”审题立意分析解读及佳作展.docx
- 2024届佛山市高三二模作文“问题又来了”导写及范文展.docx
- 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一模作文“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审题立意及范文.docx
- 读后续写:人与社会(如何通过与他人的协作,为社会做点贡献)讲义-2024届高三英语三轮专题复习.docx
- 8 《“书证融通”模式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法治教育案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编程教学的初中计算机科学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北京科大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docx
- 高中数学竞赛竞赛辅导课程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法治意识培养的情境模拟教学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公司聘用人才劳动合同书二零二五年.docx
- 《基于大数据的超高层建筑抗震性能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美术课程中动漫创作的教学实践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生物课堂中植物标本制作活动的实践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建设项目用地申请报告(精选11篇) .pdf
- 2 《过敏性紫癜儿童护理干预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