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明清竹枝词中的嘉兴南湖形象书写
南湖地处嘉兴城东南,又称滮湖、鸳鸯湖等。历代文人创作的竹枝词会对当地的山川胜迹、百业民情、物产风俗、社会历史事件[1]等进行详细描述,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地方志的功能。竹枝词中亦有许多关于嘉兴南湖的记述。明清时期是竹枝词发展的鼎盛时期,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这为研究该时期南湖的历史形象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该文将明清时期书写嘉兴南湖的竹枝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自然生态、人文风物和生产民俗这3个方面进行梳读和分析,建构并展示明清时期嘉兴南湖的历史形象。
1明清嘉兴南湖竹枝词的内容特点
嘉兴南湖竹枝词,即竹枝词吟咏的对象是嘉兴南湖及周边的风土人情。本研究将明清竹枝词中涉及嘉兴南湖的素材都纳入明清嘉兴南湖竹枝词的范畴,共搜集诗词143首。从内容上看,书写嘉兴南湖的主题大致可分为自然生态、人文风物和生产民俗3类。例如,明代李培《南湖咏兴》、清代吴伟业《鸳湖曲》等咏叹了嘉兴南湖及其沿岸的自然风光。明代张岱《陶庵梦忆·烟雨楼》、清代陈维崧《鸳湖烟雨楼感旧》等有不少关于嘉兴南湖历史人文景观的描写。明代李德举《双溪棹歌》、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等对嘉兴南湖及周边居民生产方式和民俗活动进行了记述。此外,对上述竹枝词描绘内容的分类并非完全独立,同一首诗词往往包含两个或多个主题。
2明清竹枝词中的嘉兴南湖形象分析
2.1自然生态
南湖春天湖畔柔柳如烟,夏秋湖中菱田绿如秧畦,冬日湖上银树琼宇[2]。每值阴雨天气,景色更为迷人。自然生态是明清竹枝词中南湖形象的重要建构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林木森森,物种多样,勾勒绿色生态形象。明代李培在《南湖咏兴》中还原了芙蓉蓊郁、杨柳毵毵、鸟雀环绕的画面:“夹岸芙蓉飞紫燕,绕堤杨柳弄黄鹂。”“夹岸”“绕堤”足见南湖之畔碧树层林,莺歌燕舞,如人间仙境般清丽脱俗。又如,“波光潋滟浮青雀,桂影婆娑拥翠鬟。最是横江羽衣客,数声清唳落人间。”“羽衣客”即鹤。明代沈尧中这首《中秋烟雨楼望月》描写的则是烟雨楼外碧波荡漾、桂影婆娑、野鹤相唳的南湖景致。再如,清代张燕昌《鸳鸯湖棹歌》(第4首):“樱桃熟时乳燕飞,豆荚堆盘笋蕨肥。”诗中可见,鸳鸯湖畔,樱桃熟、乳燕飞、豆荚盛、笋蕨肥,呈现了嘉兴南湖一带莺歌燕舞、生机盎然的生态田园风貌。
据《统志》载:“五代时南湖中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与翠柏相掩映,挺出楼外”;清代张应昌《烟雨楼诗》:“春去沈荫重,楼空淡日斜。一绳碧菱界,五丈白藤花。依然鱼知乐,难逢酒特赊。荒烟芳草外,別意结幽遐”;清乾隆《再游烟雨楼》:“墨辛夷纵花全谢,紫碧桃方朵艳舒”等。在这些诗词中,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烟雨楼的花木作为诗中意象,如上述所提及的白藤花、玉兰花、紫碧桃花和墨辛夷。据史料载,烟雨楼还种植了山茶、牡丹、斑竹、腊梅花、荷花和梅花等,可见其花木品种之多样。侧面佐证了烟雨楼周围生态环境之优越,以小见大,进一步凸显了嘉兴南湖“林木森森、物种多样”的特点。
二是水景秀丽,四季宜人,彰显风光旖旎形象。清代吴伟业《鸳湖曲》:“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带”即笼罩。诗中可见,鸳鸯湖畔,碧草连天,春意浓郁,正是泛舟湖上的好时节,沿岸桃柳争色,分外鲜妍,尽显南湖春日的优美风光。“纶竿在手,羡瀼滨菰蒲正稠。波澄鱼跃水,树密鸟声幽。扁舟斜系,隋堤绿柳,云峰迷远岫,古木阵清流。看萝高撑,松篁声奏。”明代周履靖这首《烟萝休阴》刻绘了夏日湖滨垂钓时的南湖风光:沿岸菰蒲稠密茂盛,湖堤上绿柳依依,枝叶间蝉噪林静,鸟鸣山幽。古树下阴凉遍地,松涛阵阵,竹影摇曳,发出哗哗声响。
又如,“水满长湖一片秋,微茫烟雨镜中收。芙蓉夹岸迎青雀,芦获平沙隐白鸥。”明代项桂芳《南湖秋泛》一诗描绘了一幅芙蓉迎青雀,沙暖睡白鸥的南湖秋景图。再如,明代沈思孝《寻梅湖上有怀》:“南枝弄色斜连北,腊蕊含香尽吐春。鸟讶入林藏雪羽,鱼疑翻影碎水鳞。”“南枝”即梅花。诗中的南湖正值冬季,沿岸梅花临霜傲雪,暗香疏影;归鸟带着覆满白雪的翅膀藏身林中,鱼儿在水中腾跃,搅碎了水面的薄冰。上述诗词从不同时节出发,刻画了南湖四时之景,且各有千秋,不分轩轾,足见南湖自然风光之秀丽。
另有清乾隆《烟雨楼即景》:“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诗下自注:“士民有陈《渔樵耕牧图》者,故戏及之。”[3]该图是由元代诗人、画家赵孟頫根据自作的《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的诗意绘制而成。作为一代帝王,乾隆眼界宽阔,览物颇丰,然其仍将著名画家赵孟頫的名画与南湖风光作比,可见南湖风光旖旎,别有洞天,四时皆备,引人入胜。
2.2人文风物
南湖物阜民丰,贸易兴盛,水市发展繁荣,坐拥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以烟雨楼最负盛名。其醉人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昔日来南湖游览之人兴盛不绝。明清南湖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