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马铃薯癌肿病检疫鉴定方法
MethodsofquarantineandidentificationforSynchytriumendobiticum(Schilberszky)
Percival
SN/T1135.1—2002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小龙、沐咏民、寸东义、魏正、白松。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癌肿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种薯、食用薯以及夹带土壤中马铃薯癌肿病菌的检疫和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癌肿wart
癌肿病的典型症状,花椰菜形,产生在块茎芽眼部位。初期白浅色,后为深褐色。此外,在芽眼部位还可形成“棒状”、“掌状”等膨大畸形组织。
2.2
泡突blister
产生于休眠芽、幼芽表面。单个透明,隆起小泡,大小为0.5mm左右。
2.3
莲花座rosetti
产生于休眠芽、幼芽及癌肿组织表皮。形似莲花,其组织切片呈现为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的环状组织。其中央含夏孢子囊(堆)或休眠孢子囊。
2.4
疮痂scab
在块茎表面产生不规则形或环形(中央凹陷,形似火山口)隆起组织,沿水平扩展。
2.5
始细胞protocell
被侵染细胞周围的毗邻细胞呈辐射状的增生,中心被侵染细胞内的菌体为始细胞。
2.6
原孢堆prosoru:
由始细胞逐渐扩大并充满寄主细胞而成,有孢壁。
2.7
泡囊vacuole
产生于原孢堆外壁上方。原孢堆细胞质和孢核通过外壁小孔排到新薄囊泡内。
2.8
夏孢子囊堆summersporangiosorus
由薄囊泡发育而成。呈卵形、扁平或近球形,薄壁,直径为47μm~72μm×81μm~100μm
(有资料报道为40.3μm~77μm×31.4μm~64.4μm)。
2.9
夏孢子囊summersporangium
由夏孢子囊堆的内含物发育成多角形、卵形或近球形。
2.10
休眠孢子囊restingsporangfum
单个产生于癌组织表层细胞内,卵圆形、长圆形或角形。锈褐色,直径25μm~75μm。璧厚,分三层,其内壁薄,无色。中壁光滑,金褐色,壁厚。外壁厚薄不均,有皱纹(不规则脊突)。成熟休眠孢子囊内含数百个游动孢子。
3原理
3.1马铃薯癌肿病菌的分类地位
马铃薯癌肿病菌(Synchytriumendobiotium(Schilberszky)Percival,异名S.salani
Massee和ChrysophlyetisendohiotiumSchilberszky)属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壶菌纲
(Chytridiomycetes),壶菌目(Chytridiales),集壶菌科(Synchyrtiaceae),集壶菌属
(Synchytrium),内生集壶菌(马铃薯癌肿病菌),可侵染马铃薯薯块,引起癌肿,英文名Potatowartdisease,简称马铃薯癌肿病。
3.2检疫原理
该病原真菌是典型的土壤习居菌,主要以抗逆性很强的休眠孢子囊在病薯块内和土壤中越冬并长期生存。当温湿度适宜时,休眠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引起膨大,生长成为单核有壁的菌体,进一步发育成原孢堆。
本标准根据病原菌的这一特性,首先检查薯块是否有癌肿病变,并将可疑薯块进行切片检查病原菌;其次是收集随马铃薯携带的土壤,检查其中是否有休眠孢子囊并检测其活力。
3.3鉴定原理
马铃薯癌肿病菌引起的主要症状特征、病原菌在不同侵染时期的繁殖体和形态特征是鉴定该病原菌的依据,
4仪器及用具
a)体视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培养皿:直径4cm、5cm、6cm;
d)小烧杯:50mL、150mL、250mL:
e)样筛:孔径为105μm、74btm、37μm;
f)载玻片:
g)盖玻片;
h)滴管:2mL、3ml;
i)移液管:10mL。
5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为化学纯。
a)氯化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