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美学.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

本文档分享自,欢迎来看看。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古希腊时期,美学就

开始起源了,在不断的社会变迁中美学界产生了各种学说,而说起它的年轻是因为直到18世纪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

学。最早使用美学这一术语作为科学名称的,是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人鲍姆嘉通。1735年,他建立了一门崭新的学科,专门研究人类知识种感性认识问题,并把这门科学

取名为“Aesthetic”,即汉译的美学“。Aesthetic”的原意是“感觉学”。而感觉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因此美学是与逻辑学完全对立的一个学科。

1中国古典美学起源

以鲍姆嘉通为代表的美学家的观点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

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寓杂多于统一,是整体与部分相协调的意思;二是指意象的明晰生动性。他们这一派非常重视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和具体形

象,认为一个意象包含的内容越具体丰富,也就越完善越美。在我国,对美学的探索也很早,内容也很丰富。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对美学开始研究。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的形象,以中庸平和为美,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老子对美也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主张“见素抱朴”。《左

传》中提出了“和”的美学范畴。这里所说的“和”与“同”不一样,“同”是单一的意思,而“和”是指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如音乐

中的清浊、高低、长短、疾徐、刚柔等对比因素的统一。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水墨艺术作为封建文人的情感传达方式,以消极

遁世的内向抒意特征,建立了一种成熟的与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相联系的阴柔美绘画语言形态。美术作为一种永恒的视觉形象把握自然世界,表现情感世界的艺术语音,蕴涵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即中国古典文人画在一种偏于内向的抒意笔墨表现形式中包蕴了对客观世界基于庄禅境界的审美超越和物我两忘的精神沉迷。有如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画崇尚诗画一律,表现出一种东方式的求心理和谐的情怀。这种朴素的美术哲学观

点,证明了“形”与“神”的依存关系。中国传统服饰正是具备了形与神两种特点。因此“形神兼备”是中国服饰所独具的风格。在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王国维认为美就是超越功利,无欲

忘利,主张“一切美皆形之美,一切优美皆存在于形式之对称、变化及调和”。这些美学观体现了“和谐美”的审美理想,与上面谈到的鲍姆嘉通的美学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整个中国美学历史的发展中,这种美学观点一直占着主

导地位,虽然具体的思想、观点会因为时代的更迭及生产力的发展而有所完善,但其中所体现的美学精神却是统一的。一个民族的审美理想是在经历不断的历史变革和社会文化洗礼中形成的,它依托宏观的整体文化并加入各种具体的艺术语言,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古典美学的集中表现形式有

三种理论形态: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美学。在这里具体涉及到的是前两种美学形式对中国传统服饰观念的影响。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儒家美学阐述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追求的是好学、

行仁、人之间的和谐。在儒家美学的代表人物里孔子的服饰观在当时及后世相当长的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从伦理的角度对服饰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推究与体验,力图将服饰文化纳入社会伦理框架之中。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纷争,人心不古,礼崩乐坏。在

服饰领域,以《周礼》为代表的传统制度与习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周代贬损的白色此刻似乎成为引人注目与敬重的时髦服色,在《诗经》中我们不断听到对白服色近乎崇拜般的向往与歌颂;周代尚赤的传统屡遭践踏;冠冕等级制度自然很难有效地约束和推行了,人们在种种服饰上多有僭越。对于这种“礼崩乐坏”,凡是在大原则上不违背传统礼仪的前提下,孔子表现了大度与宽容,一方面看重并思考盛装美饰精神性内涵,另一方面又要从人品、人格的角度梳理衣人关系,提出文质互补的美饰原则。

君子正其衣冠

孔子在《论语·尧曰》中直言的“君子正其衣冠”。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认为穿衣带帽得整整齐齐,以示有文化教养,而是着力强调衣冠的周正本身就是成为君子的起码条件。孔子对服饰穿着配套艺术上所能起到展示人格理想的作用是颇为重视的,因为这些穿戴技艺并非可有可无的纯形式上的装饰,而是

直接与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制度、才能、秩序有关的。同时在孔子看来,服饰本身的形态及其穿着讲究,既是志道、据德、依仁的补足,又是前三者的完成。这颇像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服饰在这里也正是以感性的形态显现了孔子所认浅谈中国古典服饰美学

叶永敏

(五邑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东江门529020)

【摘要】美学是一门充满感性的学科,而中国古典美学对中国传统服饰观念的影响非常大。针对中国服饰的特点,从儒、

道美学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